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8期
编号:12239667
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01月至2009年03月收治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经尿道电切+膀胱灌注组)43例和对照组(膀胱部分切除+膀胱灌注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总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灌注;临床疗效

    作者单位: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浅表性肿瘤最为多见,约占膀胱肿瘤的70%左右[1],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手术并发症较多,目前常采用的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本次研究就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84例,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9±118)岁;术前均经活检组织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单发肿瘤57例,多发肿瘤27例,病理分期T222例、T348例、T414例,病变位置:膀胱三角区38例,颈部25例,三角区及颈部14例,输尿管口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经尿道电切+膀胱灌注组)43例和对照组(膀胱部分切除+膀胱灌注组)41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情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①观察组 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经尿道导入电切镜,观察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形态、浸润及肿瘤与输尿管开口的位置关系等情况,以5%甘露醇溶液充盈膀胱;带蒂的小肿瘤可直接从基底部切除,瘤体较大者,先以电切切除肿瘤,切除深度应达到肌层或膀胱壁外脂肪层,然后电凝烧灼肿瘤基底部,同时电凝肿瘤周围1~2 cm的膀胱黏膜,电切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膀胱,并取创面基底及创缘组织进行活检;留置三腔二囊导尿管,吡柔比星3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30 ml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灌注[2],灌注完毕,拔除尿管,嘱患者更换体位,30 min后排出,每周1次,连续8周后,改为每月1次灌注,持续灌注治疗1年;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灌注期内每3个月复查1次膀胱镜,1年后改为每年复查1次膀胱镜。②对照组 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硬膜外麻醉下,常规剖腹探查,使用电刀切除膀胱肿瘤及瘤体周围1~2 cm的膀胱黏膜,若肿瘤位于输尿管开口处,同时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毕行膀胱灌注,灌注方法同观察组。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总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4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6~60个月年,平均(437±54)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见表2。

    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总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例)3 讨论

    传统膀胱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并发症率高,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患者常无法耐受手术,给患者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经尿道电切术利用尿道对肿瘤进行切除,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同时整个手术过程均在闭合的膀胱内进行,避免了对膀胱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了肿瘤组织向周围组织或器官进行扩散及种植的危险,可反复施行并保留了膀胱功能[3]。

    膀胱肿瘤具有高复发性的特点,因此单一手术治疗容易复发,疗效不佳,术后生存率低,因此术后给予患者膀胱灌注药物治疗,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目前用于灌注的药物主要有化疗类药物和免疫制剂类药物,但免疫制剂类药物的灌注副作用较大;吡柔比星是一类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在瘤体组织内弥散速度快,可有效迅速杀伤肿瘤细胞,抗癌效果好,且仅有少量被吸收入血,药物毒性反应低,是用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首选药物[4]。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具有微创、并发症率率、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建伯,宋希双,车翔字,等TURBT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分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2):138.

    [2] 朱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的临床观察.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9):36.

    [4] Gerald H, Mickisch Partial Cystectomy fo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Eoropean Urology Supplements,2005,4:6771.

    [4] 李香云,刘禄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45例报告.中国老年学杂,2006,26(7):330332., http://www.100md.com(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