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5期
编号:12295546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事件分析与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
     【摘要】目的 指导临床权衡对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与其导致的消化道事件的获益与风险及减少消化道事件的发生。方法 分析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事件的机制,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论 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减低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事件风险。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上消化道事件;溃疡;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位居首位死亡原因之一,应用抗血小板[1]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石。然而,抗血小板治疗会伴随一些风险,特别是上消化道事件(包括溃疡与出血)等。临床实践中二重甚至三重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进一步增加了这些风险。基于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有必要在有高度出血风险的患者中,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风险和获益进行个体的评价,调整用药方案并积极运用预防措施以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1 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事件原因分析

    1.1 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事件机制 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合酶(COX),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PGs),使黏膜保护因子PGs减少;而且阿司匹林为酸性药物,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阿司匹林还可以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损伤胃黏膜。致使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导致上消化道事件为0.5%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