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4期
编号:12336374
浅论“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4期
     2011~2015年,我国进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期,随着国家新一轮医改政策和事业单位改革举措的出台,对公立医院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公立医院是一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型的公益性机构,因此,既要保证公立医院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又要提升其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日渐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需求。

    1 加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意义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一般说来,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资源,是各种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有活力和弹性的部分,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公立医院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有着十分雄厚的人力资源,这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竞争的软实力,能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公立医院经营发展的好坏,更是医疗服务质量高低的体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公立医院发展的关键。
, http://www.100md.com
    2 当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留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由于其事业单位性质,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一直沿袭国家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这种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医院发展的要求。例如:人员流动受编制身份限制;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严重影响了本应具有的经济特征;绩效考核与薪资激励机制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仍由国家“买单”等等;政府充当着公立医院的所有者、资源提供者、行政管理者和事业经营者,医院实际上等同于行政部门,使得公立医院在日益开放的医疗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问题:

    2.1 人事制度依然固守国家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虽然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做了较大改变,但至今仍未走出传统的、单一的人事管理模式, 在政府严格控制医院进人权的情况下,公立医院无法真正成为人才市场的主体,人员流动受编制限制,如要解决用人缺口问题,只能自行聘用编外人员。人为的将医院工作人员分成了“三六九”等,对编外人员的心理和工作积极性造成极大影响。
, 百拇医药
    医院人力资源的整体效应未能有效地发挥,还受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面没有形成一整套评估机制制约。目前,公立医院考核评估沿用的仍然是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考核医生、护士,与考核行政管理人员用同样的标准,根本无法真实反映不同岗位对人员的要求,评估大都流于形式。

    2.2 公立医院的人员配比相对失衡。

    曾庆学指出:知识型员工成为医院创造价值的主导要素,在医院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链)中体现出了20∶80的原则。即医院20%的员工创造了医院80%的价值,他们决定着医院的未来,相反剩下80%的员工只创造了医院20%的价值,他们决定着医院的稳定。可见人员配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目前,公立医院大多存在人员配比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与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比例失衡,造成行政、后勤冗员,人浮于事,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医、护、药、技人员与床位数比例需求失衡,按照三甲医院要求,卫技人员数与医院床位数的比例不得低于1.03∶1。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数不得低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病床与护士之比不得低于1∶0.4;重症医学科(ICU)床位与护士之比不得低于1∶2.5,在一些发展迅速的医院中已成问题;中西医执业人员配比失衡;重点临床科室与专科科室人力资源分配失衡等等。
, http://www.100md.com
    2.3 人才梯队建设尚未完善。在公立医院规模急速扩张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大量引进人才,一方面又受到编制限制,人员准入与岗位难以同步,只能每年选留大批毕业生充实医疗岗位,满足用人需要,这就使 “40、50”人员集聚;“80后、90后”聘用人员富足,却缺少中坚部分,即30~40岁的医疗技术人员,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断代,违背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发展的要求,当“40、50”人员退休时,医院面临的将是“后继无人”。

    3 对策建议 

    3.1 建立“三公”的竞争、择优选人用人制度。

    从外部引进人才,提高新进人员素质;通过竞聘上岗,从内部选拔人才,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3.2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首先,在公立医院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岗位分级管理是“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内容。实行人事制度改革,继续优化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比例及结构,使每个岗位、每个职工职责明确。严格控制职能部门的设置。
, 百拇医药
    其次,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结合医疗卫生行业、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完善分配制度,侧重实绩、偏重贡献,加大绩效工资比例,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实行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在执行现行的国家工资制度基础上,推行协议工资制度和效益工资制度。综合考虑员工自身因素,包括个人资历、工作经验、个人潜力等;医院因素,包括绩效、战略目标、院内文化等;工作因素,以及边际效益、劳动力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使公立医院的薪酬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

    第三,改进和完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

    严格按照岗位实际编制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计划,科学设定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完整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正确应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收入二次分配、薪酬、福利和职务晋升的依据,形成强大的激励机制。

    3.3 坚持以先进的管理模式指导实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提出“S-O-4P”管理模式”。其中,S:战略(stratagem)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O:组织(organize)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构架和舞台;4P:职位分析与评价(Position)、绩效考评(Performance)、薪酬设计(Payment)是核心;素质管理(Personality)是基础。坚持“S-O-4P”管理模式”,有助于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

    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必须加强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发掘和稳定人才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保持医院的稳定发展。, 百拇医药(王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