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700
某地区635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严汝庆 刘燕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635例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发生部位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在上报的635例ADR中,15~44年龄段的发生率最高,有245例(38.58%);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302 例(44.67%);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占81.8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329 例(占43.81%)。结论 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

    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实施,看病就医的人数越来越多,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机率和频率也日趋增高,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笔者通过对某地区2011年上报的63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及回顾性分析,从而掌握本地区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对某地区药品ADR监测中心2011年各医疗机构上报的635份ADR报告,均经国家ADR监测中心评价为有效的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上报的635份ADR中,涉及男性328例(51.65%),女性307例(48.3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

    2.2 引发ADR的合并用药及给药途径分布 635例不良反应中单独用药597例,占94.02%。联合用药38例,占5.98%。静脉给药520例,占81.89%;口服给药90例,占14.17%,肌注、皮下注射等其他途径共25例,占3.94%。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2。

    2.3 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药品分类方法[1],635份ADR中,化学药物485例,中药制剂171例,涉及药品 192种,其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56个品种(2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