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2684644
4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测及康复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监测与康复护理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术后监测及康复护理资料。结果 痊愈45例,2例由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加强心脏病患儿术后监测及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及手术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测;康复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为0.8%~1.2%[1], 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手段,术后施实有效地监测和康复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患儿医疗、护理安全,促进术后尽早康复,提高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保证患儿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郑州人民医院心脏外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后监测及康复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心脏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为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年龄为≤32个月,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最小的2个月(体重2 kg),最大的32个月,平均年龄(7.55±5.55)月,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2例,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室间隔缺损(VSD)23例,完全型大血管错位(TGA)+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3例,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高压(PH)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法洛斯四联症(TOF)2例。

    1.2 方法 完善相关检查,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对术后患儿进行监测和康复护理,并分析总结。本组病例:血流降温至鼻炎温度28~33℃之间;体外循环时间47~242 min,平均127 min。呼吸机应用时间平均(87.6±52.4 )h。住心外ICU时间(7.2±4.6)d.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本组病例中,45例治愈出院,2例出现并发症,经救治无效死亡。死亡病例中,1例复杂先心因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而死亡。1例并发低心排综合证,最后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经抢救无效死亡。

    2 术后监测及康复护理

    2.1 术后监测 ①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及其他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了解血容量、心功能、心包填塞等,有重要临床意义。③监测尿量:尿量是体外循环中组织灌注是否良好以及下腔静脉有无阻塞的一种敏感指标[2],患者术后保留尿管24~48 h,观察尿液颜色及量,按要求每小时记录尿量和出入液量。正常小儿每小时尿量1 ml/kg,尿少时应控制液体入量,积极处理;尿多时应监测电解质,防止低钾引起心律失常。④监测呼吸: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肺间质炎症时可出现细支气管阻塞、肺泡萎陷等[3],术后应加强呼吸监测,必要时给予气道湿化、吸痰、改善缺氧状况。病情稳定拔出器官插管后,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儿咳痰,给予雾化吸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加强肺叶气道扩张。⑤监测体温:对高热患儿每4 h监测一次体温,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对症处理。⑥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监测:坚持“三查七对”,并在注射器上标明药物的名称、浓度及配制时间,保证药物准确、匀速输入。⑦胸腔引流管及引流量监测:胸腔引流管一般30~60 min挤压一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引起心包填塞。若引流液量多,颜色鲜红,血压下降,应注意胸腔有无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开胸止血。
, http://www.100md.com
    2.2 康复期心理护理 及时巡视,对患儿及家属讲述手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儿接受程度,进行亲切的语言交流,使用肢体语言,如抚摸、轻拍、拥抱等与患儿进行交流,以取得其合作,顺利接受各项治疗,避免患儿因紧张、哭闹、诱发缺氧发作,发绀加重,呼吸急促而威胁患儿生命。对术后因疼痛、烦躁、哭闹不止、不配合的患儿要适当给予镇静剂。

    2.3 康复期合适体位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仰卧位,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产生的一个危险因素,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易造成脱机困难,甚至死亡[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体位<30°时,经胃食道返流误吸的几率增加,当患者体位>45°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因此,术后根据病情给予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并每2 h更换一次体位,患者进食后应采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误吸[5]

    2.4 康复期饮食护理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多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肠道水肿、食欲缺乏,术后患儿清醒、拔除器官插管后4~6 h,可先少量饮水,观察有无呛咳、呕吐等情况.手术当天暂禁食,术后第一天病情稳定后可进食少量菜汤、牛奶,小婴儿可进食挤出的母乳。以后可给易消化流食,进食原则少量多餐,保质限量。根据输液量、尿量及中心静脉压控制进食和饮水量。长期用呼吸机者,如患儿胃肠功能尚可,可留置鼻胃管定时鼻饲牛奶或匀浆液。危重患儿,应兼顾患儿全身情况,胃肠内、外营养时滴速应根据病情严格控制,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分次给予并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泻等症状。新生儿及婴幼儿,应反复交代家属,不可让患儿暴饮暴食,要坚持少量多餐,循序渐进的原则。

    2.5 术后并发症预防

    2.5.1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术后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声音、体温等变化,尽量缩短低血压时间,以利于中枢神经系统恢复。

    2.5.2 胃肠道并发症 术后患儿恶心、呕吐、可引起窒息,应在患儿未清醒前留置胃管,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百拇医药
------
    董梅 王贺 张志芳 郑州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监测与康复护理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术后监测及康复护理资料。结果痊愈45例,2例由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加强心脏病患儿术后监测及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及手术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监测 康复护理

    【分类号】R473.72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为0.8%~1.2%[1],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手段,术后施实有效地监测和康复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患儿医疗、护理安全,促进术后尽早康复,提高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保证患儿(董梅 王贺 张志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