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609352
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头颅B超回声强度的定量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头颅B超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32例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作为观察组, 3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通过头颅B超及应用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软件对新生儿的额叶白质、枕叶白质、丘脑基底节以及脑室旁白质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各个部位的脑组织B超回声强度量值分别为:丘脑基底节为(88.97±6.41), 枕叶白质为(84.11±5.00), 额叶白质为(70.86±5.02), 脑室旁白质为(96.52±5.13);对照组为:丘脑基底节为(85.57±6.15), 枕叶白质为(78.43±3.12), 额叶白质为(67.05±4.01), 脑室旁白质为(89.84±4.37), 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B超对新生儿脑组织各个部位所得图像进行定量测定, 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分析误差。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B超;回声强度;定量分析
, 百拇医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038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一般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治愈, 病情较重的患儿即使治愈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和脑损伤, 大部分患儿会表现为癫痫、脑瘫、智力低下和发育落后等, 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头颅B超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选取32例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 选取35例同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对其额叶白质、枕叶白质、丘脑基底节以及脑室旁白质B超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2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为头颅 B超回声强度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无肉眼可分辨差异。其中:男17例, 女15例;患儿均有宫内窘迫史, 20例患儿出生后有轻度窒息, 32例患儿症状均表现为出生后24 h出现过度兴奋症状, 例如内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和易激惹等, 3 d内症状消失, 排除由于炎症、低钙血症、代谢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导致的过度兴奋症状。选择35例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68~72 h内行头颅B超检查, 由医师负责对患儿进行头颅B超检查, 检查仪器采用飞利浦iU Elite超声检测仪。患儿均选取额叶白质、枕叶白质、丘脑基底节和脑室旁白质等部位, 在采集图像信息的时候要注意避开异常强回声区域, 各部位均保存1 cm×1 cm面积图像。待全部标本收集完之后, 统一采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图像中心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定量测定。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不同部位脑组织B超回声强度定量测定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丘脑基底节、枕叶白质、额叶白质以及脑室旁白质各部位的强度量值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它主要是由于宫内缺氧产后窒息使有效的呼吸未建立而对脑组织造成缺氧缺血性损害引起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会对脑细胞的代谢产生影响, 早期则可能会导致脑细胞出现水肿。一般来说, 在临床上大多数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后脑组织水肿的影像学具有不同程度不同区域的强回声表现, 因此都可以通过头颅B超诊断出来, 应用效果良好[1]。但是还存在部分轻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颅B超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由于缺乏量化数据, 在诊断中就只能根据经验来进行分度, 不宜进行相对比较, 因此容易造成漏、误诊等问题的发生。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出现可以直接作为诊断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依据的辅助检查, 头颅B超虽然能够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但是由于肉眼难以分辨的改变仍然无法确定[2, 3]。在计算机内, 将B超所测得的组织回声强度的图像强弱度划分为0~255的256个等级, 然后通过计算机上的图像分析软件来对其中的特定区域进行灰度数字化处理并加权平均, 从而可以计算出这个区域强度的量化值[4, 5]。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的丘脑基底节、枕叶白质、额叶白质以及脑室旁白质各部位的强度量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B超图像的定量测定可以为B超诊断提供临床诊断和分度依据, 并且还具有安全、便捷的优势。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 临床上可通过B超对新生儿脑组织各个部位所得图像进行定量测定, 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分析误差。

    参考文献

    [1]李伟频. CT、B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8(4):586-588.

    [2]陈创鑫,赵少岚,简惠娜, 等. VEEG、头颅B超与NBNA评分法在早产儿脑病评估中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4 (24):146-148.

    [3]候黔莉.新生儿颅脑损伤中头颅B超的诊断价值分析.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 7(7):34.

    [4]麻小娟,张晓荣,李冠玉, 等.新生儿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B超定量分析.安徽医学, 2014(10):1413-1414.

    [5]卢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析.现代实用医学, 2013, 25(7):742-743.

    [收稿日期:2014-12-26], http://www.100md.com(陈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