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2834247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4例临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44例IMPC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 观察其病理改变、淋巴转移情况。结果 IMPC共44例, 随访10~65个月, 局部复发24例, 远处转移8例, 死亡12例。44例中有32例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达72.7%, 转移癌灶与原发灶癌巢形态相同。24例脉管淋巴管内见癌栓, 侵犯率达54.5%。结论 IMPC具有高度的淋巴结转移, 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相结合可有效诊断。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IMPC不常见, 占所有浸润性乳腺癌的2%以下, 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局灶性IMPC更多见于其他组织学类型之中, 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IDC), 约75%患者就诊时已有腋下淋巴结转移, 预后相对较差。通过对工作中确诊的44例IMPC进行分析总结, 以期对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信息, 为IMPC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溪市中心医院病理科2006年9月~ 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手术切除的存档病历资料。严格按照诊断标准, 去除诊断有争议的病例, 最终确诊44例IMPC患者。

    1. 2 诊断标准 ①肿瘤细胞簇呈微乳头或小管腺泡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