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年第2期
编号:13203043
可行走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娩结局和婴儿结局的临床影响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期
可行走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娩结局和婴儿结局的临床影响评价

     【摘要】 目的 探究可行走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娩结局和婴儿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 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院编号尾数为单数患者作为对照组, 入院编号尾数为双数患者作为观察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宫口开大至3 cm时进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即可行走分娩镇痛), 对照组不进行分娩镇痛, 自然分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42±0.53)分, 低于对照组的(6.74±1.8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以及1、5 min Apga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行走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镇痛效果较好, 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减弱宫缩反应, 而且不会让产程加长, 对于产后出血、新生儿以及Apgar评分都没有影响, 较为安全,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可行走分娩镇痛;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026

    近几年, 医疗水平急速发展, 瘢痕子宫再孕不再只是剖宫产了, 许多患者都选择了自然分娩[1]。产妇常常因为分娩产生剧烈的疼痛, 而且大量消耗体力, 经常会产生许多的不良情绪, 严重影响分娩结果, 因此大部分产妇需要给予镇痛麻醉[2-3]。传统麻醉的方法主要是硬膜外分娩镇痛, 需要局部使用大量的麻药, 产生运动阻滞等等一系列的不良反

    应[4]。本文对可行走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娩结局和婴儿结局的临床影响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院编号尾数为单数患者作为对照组, 入院编号尾数为双数患者作为观察组, 每组30例。60例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瘢痕子宫, 且都是足月单胎妊娠;符合自然分娩的条件;均为明显骨盆狭窄的情况。60例患者均无心、肝、肾等器官疾病;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患者资料均记录完整。对照组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31.25±5.32)岁;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12±1.45)周;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87±

    3.61)kg/m2。观察组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32.12±5.24)岁;

    孕周38~40周, 平均孕周(39.08±1.35)周;平均BMI(23.77±

    3.51)kg/m2。两组患者年龄、孕周、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 但不给予分娩镇痛措施。观察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在硬膜外阻滞行使分娩镇痛措施(即可行走分娩镇痛), 在产妇进入产房之后要先对其进行胎心监护, 分娩镇痛之后, 如果产妇愿意可以活动, 破膜之后就要在床上休息, 严格监控胎儿的情况直到开始分娩, 宫口全开之后要停止麻醉, 主要方法如下。穿刺点选在L2~3之

    间, 穿刺达到硬膜外腔之后, 在头端放入3 cm硬膜外导管, 结束操作以后, 利用胶布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住, 然后注入1%利多卡因3 ml, 然后对患者进行5 min的观察, 如果没有發生蛛网膜下腔组织征象, 就继续注入0.1%罗哌卡因配合0.002%芬太尼混合液7~10 ml, 建立镇痛平面, 15 min后利用冰块测试患者的冷感知, 达到T8~10为最合适的平面。在经过

    20 min以后在接入患者自控镇痛 (PCA)。保持基础主要速度为6 ml/h, 冲击量为2 ml, 锁定时间为10 min左右, 总量限制在20 ml/h, 待患者宫口全开之后停用镇痛泵, 等到开始分娩再开始使用, 一直到产后2 h, 产妇离开产房前停止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然后拔出硬膜外导管。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利用VAS在镇痛期间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价, 总分为10分;

    0说明镇痛效果良好, 患者无疼痛感;>3分说明镇痛的效果较差;若患者评分达到10分说明极度疼痛。记录患者的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5]。利用产时计血量器以及计血量纸测量产后出血量。记录1、5 min Apgar评分, 包括肌张力、脉搏、皱眉动作(就是对于刺激的反应)、肤色、呼吸等, 满10分的婴儿就是正常新生儿, 4~6分则可能患有轻度窒息, <4分可能患有重度窒息。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42±0.53)分, 低于对照组的(6.74±1.8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以及1、5 min Apga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http://www.100md.com(袁庆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