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18期
编号:13370165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8期
     3 鉴别分析伴发症状

    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特点包含起病急、转变快等, 多数患儿伴随咽喉痛、打喷嚏、咽痒等临床症状。由于小儿形体未充, 发病之后易寒易热, 如果疾病进一步发展, 外邪会通过卫气入营入血, 从而发生惊厥、昏迷等症状[3, 4]。

    患儿伴有咽喉红肿、疼痛, 或者鼻阻气促、咳喘、咳痰、鸣音诸多症状, 则提示为邪在肺卫的风热表证, 或为肺失肃降、气逆痰壅的肺热实证。临床治疗时, 可以随症加减青天葵、浙贝母、猫爪草、海蛤壳、射干等药物。

    患儿伴有口臭、纳呆、腹满胀痛、便秘、腹泻等症状, 则提示属于胃肠积热的中焦实证。随证配伍药物如下:鸡蛋花、布渣叶、谷芽、神曲、山楂、鸡内金等。

    患儿伴有惊惕、烦躁的情况, 容易由于热势嚣张出现热极动风, 多是因肝经实热; 如果出现囟填、呕吐、头疼、嗜睡、谵语、昏迷、肢瘫或反复痉厥, 则多因温毒深陷营血, 涉及心肝两经。辨证治疗中, 可以采用羚羊角粉、钩藤、地龙等。

    4 讨论

    罗老对于小儿发热具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临床进行治疗的要点在于:小儿发热最常出现于温病、伤寒病发病阶段, 其病情较轻, 患儿病程短, 能够获取良好的预后效果。除此以外, 小儿发热最终的治疗效果, 还与是否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关[5-8]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