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14
编号:1347796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4
     2. 2 研究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心肌酶谱及hs-CRP水平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TBIL、AST、LDH、CK、CK-MB、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肝功能、心肌酶谱及

    hs-CRP水平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TBIL、AST、LDH、CK、CK-MB、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已广泛认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研究证实心脏也会受高胆红素血症影响[6]。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发生机制其实不明确, 归纳有以下说法:①过

    高胆红素争夺白蛋白结合位点, 引起与白蛋白结合的物质代谢异常。心肌细胞主要是以Ca2+作为兴奋收缩的藕联媒介, 当机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 细胞内会出现Ca2+堆积的情况, 致使细胞外的Ca2+浓度降低, 进而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心肌细胞肿胀, Ca2+极易在心肌细胞内产生堆积, 从而对其他未结合白蛋白物质的代谢情况产生一定影响, 致使机体的心肌发生损伤[7];②高浓度胆红素抑制心肌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活性, 影响氧的交换和白蛋白的合成;③新生儿黄疸时氧化应激增加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