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347447
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因素控制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魏荣花 徐芒 李勇杰 李玉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深部真菌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4月~2012年8月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132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157株,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居首位,占65.61%,二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者占14.39%。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年龄≥60岁、基础病≥3个、人工机械通气、使用≥2种抗菌药物、留置导尿、全胃肠外营养等11个因素是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警惕深部真菌感染,及早给予经验治疗,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外科病房;危险因素;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 R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054-02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致病性真菌向组织内侵入、增殖所致的真菌性疾病,属医院获得性感染,危害性大。多发生于免疫低下、长期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不易及时诊断,预后差,病死率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创伤性诊断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真菌引起的深部感染较前明显上升。外科术后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治疗及时与否,均直接影响着手术后康复的时间及程度。据文献报告,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存活率达60%;病程10 d以上才进行治疗,病死率高达90%;若诊断、治疗严重滞后,则病死率为100%[1]。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深部真菌感染,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控制、减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外科患者术后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医患冲突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本院外科病房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导致外科病房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据此提出避免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措施和方法,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均为2002年4月~2012年8月本院外科病房收治的病例,其中,男87例,女45例;年龄33~79岁,平均57.7岁。按基础疾病分类,肝胆胰腺恶性肿瘤2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8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25例、肝脓肿20例。

    1.2 标本种类与鉴定

    标本取自患者的血、体液、尿、粪和其他各种引流液。真菌的分离培养标准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所有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变量赋值

    2.2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导致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客观因素

    通过对本次临床资料的研究和对比发现,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有其客观因素:首先,随着社会医疗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前往往因为高龄、危重等原因放弃手术治疗的患者,目前也选择手术治疗,高龄患者随之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外科介入诊疗技术的开展及推广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数量大幅度增加,术后接受免疫治疗的人群也随之扩大;而高龄患者、侵入性操作都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其中侵入性操作为人为可控因素。

    其次,完全胃肠外营养技术的提高,以及相关宣传方式和医保资金支持的到位,使患者易于接受胃肠外营养,本次研究发现,进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越多,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概率也越高,这是因为胃肠外营养治疗溶液为高渗液体,其PH值偏酸性,是真菌生长的适宜环境,同时长期的胃肠外营养治疗可导致患者消化系统黏膜萎缩,易引起肠道细菌、真菌易位;对此,一方面在应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病情允许时,及时由肠外营养转为肠内营养,促使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开发出更加接近人体消化道环境、成分的营养液,如果上述两项能够得以改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第三,随着急救技术的提高,呼吸机的应用日渐广泛,呼吸机相关感染中,深部真菌感染也占很大比例,对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问题,避免增加感染的机会:保持病室空气清洁、流通;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对呼吸机管道、湿化液等进行消毒处理;对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注意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病情稳定、符合撤机指征的患者,及时撤机,减少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概率[4]。

    3.2 影响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社会环境因素

    除客观因素外,另外两大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其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城市医保覆盖面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的提高等因素,使广大就医人群对用药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一些不正确的药品广告信息的误导,而患者或家属缺乏医药知识和鉴别能力,误以为抗生素越新、价格越高,疗效越好。因而会对医生的用药提出自己的要求。其二,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医患关系很敏感,医院为了避免一些纠纷的发生,不断完善各种告知制度,在用药告知的过程中,患方表达自己意愿、参与治疗方案的机会很多。当患者或家属提出要用高档次的抗生素,而临床医生从合理用药的角度,进行的解释和说服又无法奏效时,为了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放弃用药原则,满足患方的要求就成了无奈的选择,因而导致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为真菌感染埋下隐患[5-6]。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杜绝抗生素滥用现象,需要医患配合,更需要社会的良好宣传和导向环境。

    3.3 诊疗建议及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因素通过医院和医生的努力就可以改善,有些因素却是需要医患双方甚至社会环境、制度的提高和完善才能够完全避免的。另外一些患者,比如高龄、必须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进行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难以避免的会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时,就应该重视经验性治疗,加强病情及各项指标的监测,做到高度敏感、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合理用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康复及预后。

    [参考文献]

    [1] 林云,林平,林君. 76例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现状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5):510-513.

    [2] 叶应妩,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55-885.

    [3] 何跃明,吕新生,艾中立,等. 重症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诊治和防治[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2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