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7期
编号:12655137
抗纤溶系统激活药物在体外循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机制与使用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7期
     4.2 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

    乌司他丁自1985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常用于胰腺炎的治疗,但在不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中发现其对抗纤溶系统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其主要是从健康人体尿液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 000[14]。UTI由两个Kunitz型区域组成其基本骨架,属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胰蛋白酶、纤溶酶、弹性蛋白酶、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各种胰酶活性的作用,其能抑制血液中ITI的轻链[15]。UTI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①改善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体外循环期间血栓素B的产生;②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③免疫调节作用;④抑制水解酶,稳定溶酶体膜。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低流量灌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导致全身各系统的损伤,UTI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UTI对于心血管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肾、肺、肝的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16-17]。UTI可以防止缺血灌注损伤引起的凝血酶Ⅲ和纤溶酶原活性下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Park等[15]认为UTI其血液保护作用与AP相似,但其使用剂量仍值得考虑,其还认为术中给予UTI 5000 U/kg对于凝血、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不全特别是术后失血和异体输血需要量效果并不是特别显著,早期小剂量并持续逐渐增加剂量至最大剂量,此时更为有效。昌克勤等[18]研究发现UTI使用剂量<1.0×105 U/kg时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