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26975
危重症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与危险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分析影响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89例患者中41例患者血钙<2.1 mmol/L,低钙血症发生率为46.07%。无高钙血症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钙的患者,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血钙患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钙患者,低钙血症患者全身感染的比例最高,而正常血钙患者以神经系统疾病比例最高(P<0.01)。 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较高,而患者血磷水平、蛋白水平、乳酸水平、日照时间、疾病种类等均与低钙血症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低钙血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a)-0037-03

    低钙血症是血钙低于正常值的现象,属于钙代谢紊乱。危重症患者容易发生低钙血症,尤其是感染患者[1]。低钙血症可导致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因此ICU患者应注意筛查患者是否发生低钙血症,及时预防和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ICU危重症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统计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并分析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2月在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ICU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排除甲状旁腺疾病的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入组前应用维生素D治疗的患者以及接受钙剂治疗的患者,排除采集标本前输血治疗的患者,2周内曾住院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42例,年龄15~79岁,平均(65.3±13.7)岁。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钙、血磷、动脉血pH值、乳酸、白蛋白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诊断情况、平时日照时长等信息。血钙、血磷、白蛋白、乳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血气分析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统计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血钙正常范围:2.1~2.5 mmol/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钙血症发生率

    89例患者中41例患者血钙<2.1 mmol/L,低钙血症发生率为46.07%。无高钙血症发生。

    2.2 影响低钙血症的因素分析

    低钙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钙的患者,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血钙患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钙患者,低钙血症患者全身感染的比例最高,而正常血钙患者以神经系统疾病比例最高(P<0.01)(表1)。

    表1 影响低钙血症的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患者的血磷水平、乳酸水平、白蛋白下降、日照时间≥2 h/d、全身感染是低钙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体内钙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构成牙齿和骨骼,参与神经递质释放,神经冲动传递,维持神经以及骨骼肌的活动,参与心肌跨膜电位过程,对心肌细胞的传导性、自律性以及兴奋性均产生影响,钙离子还参与激素分泌过程、凝血过程、维持酸碱平衡等。ICU患者病情为重,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而应激可导致电解质紊乱[4]。低钙血症表现相对隐匿,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被忽视。体内血钙基本全部存在于血浆内,扩散性的游离钙为具有生理活性的钙,大约占血浆总钙的50%。扩散性非游离钙是与重碳酸根、枸橼酸结合的钙,大约占血浆总钙的10%。非扩散钙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钙,含量为总钙的40%,与血浆白蛋白的水平有关,非扩散钙不容易通过血管壁,无生理活性。当血浆白蛋白下降时,非扩散性钙含量下降,因此总钙量也会下降,但是有生理活性的游离钙并不减少,因此患者可能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低钙血症症状[5-6]。游离钙和非扩散性钙之间可相互转换,表现为动态平衡,因此当游离钙下降,非扩散性钙可释放为游离钙。以往临床认为危重患者发生低钙血症不需要积极处理,认为主要是因应激导致白蛋白下降,导致非扩散钙下降,而具有生理功能的游离钙水平正常,当纠正低蛋白血症后,总钙水平也会恢复。但研究显示,应激状态下出现总钙水平下降的同时,游离钙也会同时下降。因此危重症患者发生低钙血症也会因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7-8]。

    既往报道危重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不尽一致,最低15%,最高88%,本研究中,有46.07%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考虑原因可能与纳入的研究对象病情、疾病种类等存在差异有关。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全身感染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钙血症,其次为创伤的患者,而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率最低。全身感染时降钙素原产生增加,从而导致低钙血症[9]。研究显示,ICU患者发生低钙血症后患者并发肾衰、院内感染的比率增加,接受血制品治疗的概率也增加,并且发生低钙血症的患者往往病情更重、入住ICU时间更长,病死率也更高。体内有生理功能的钙主要是游离钙离子,因此对低钙血症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应该以游离钙水平为主。通常临床上将游离钙≤1.12 mmol/L作为低钙血症的标准。但是在部分基层医院,尚不能测定游离钙,因此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钙血症主要的指标还是血总钙。体内钙存在动态平衡,血总钙和游离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总钙≤1.75 mmol/L的患者约85%存在游离钙水平下降,而血总钙在1.75~1.85 mmol/L的患者,33%出现血游离钙下降,血总钙在1.86~1.97 mmol/L的患者只有11%的患者发生游离钙下降。 (仇威富 王金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