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090827
致力创新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水平(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9期
     利用模式动物建立了脊柱退行性病变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了中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及骨代谢疾病的药物筛选平台。发现“骨衰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NEIC)系统变化存在线性相关性(相关度87%),临床表现为“肾精亏虚”,并据此建立了“肾精状态评估系统”,精准指导老年性骨病防治。在国际上首次发现Runx1、Runx3及亚型MASNS、MRIPV能够调控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是调控“骨衰老”的新基因,构建了“肾骨系统”,该成果开拓了干细胞促进软骨修复的新领域。

    首次建立了“肾骨系统基因调控网络”,揭示了“骨代谢动态调控规律”的新机制;率先明确了BMPs在骨代谢过程中的正向多环节调节作用;率先发现了温肾阳和滋肾阴中药都具有“双重调节骨代谢平衡”的作用规律,阐明了补肾中药及有效组分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形成了“调和肾阴、肾阳”防治预防性骨质疏松症(POP)的整体观思想;建立了“中药防治POP体、内外筛选系统”和“补肾中药有效组分库”,筛选出疗效确切的补肾中药有效组分。

    阐明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的共性规律,建立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大数据库。从基因蛋白、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层面证明了“肾骨”“肾髓”“肾脑”相关慢性病在病因病机、临床证型等方面具有共性变化规律,并从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证明了“补肾填精法”能够“异病同治”“肾精亏虚型慢性病”的科学内涵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