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28期
编号:13103398
竹夹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8期
     观察组采用竹夹板系统固定治疗,包括手法复位、竹夹板系统固定、复查和功能锻炼,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①采用拔伸牵引法、挤压按正手法进行复位,并维持牵引治疗;②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具体病情裁剪、塑形竹夹板;③在患者桡骨骨折部位周围及腕掌侧、背侧、尺侧与桡侧分别放置小夹板和加压垫,并应用绷带紧密缠绕,固定腕关节。术后拍摄X线片,了解骨折复位情况,必要时可再次进行复位调整。术后每周拍摄X线片复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提重物。

    固定3周后,可对竹夹板的固定功能进行必要调整;固定6周后,根据X线片的情况,可解除竹夹板外固定,并进行适当的腕关节屈伸训练。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影像学疗效评定标准 优:关节面平整,掌倾角>10°,尺偏角>20°,桡骨长度恢复;良:关节面尚算平整,掌倾角与尺偏角均>10°,桡骨长度缩短≤3 mm;差: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4]。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3.2术后6个月临床功能评分 以Coony的相关标准为依据,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65~79分为可,<65分为差[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影像学优良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影像学优良率为96.19%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