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27期
编号:13275275
以疾病机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启迪医学生临床思维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7期
     通过许多这样的实例和众多学生的具体表现,本研究总结发现,如能在疾病机制的基础上逐渐训练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鼓励学生面对患者的症状时多思考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就能培养学生深入而敏锐的临床思维。

    2以机制为基础分析病情,避免学生单一而狭窄的临床思维

    传统的从症状到疾病的临床思维方式,固然方便快捷,但不可避免的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单一而狭窄。如黄疸,大多数学生学习了《诊断学》的黄疸一章后,面对黄疸的病人,首先思考的就是将病人划分类型,是溶血性,还是肝细胞性,还是梗阻性的黄疸。而划分依据也是简单的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以及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含量。遇到较为复杂的情况,如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正好介于溶血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之间,或者患者兼有肝细胞性黄疸与梗阻性黄疸这两种黄疸特点的,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分析。此时回溯到疾病的本质,强调黄疸产生的机制,对学生认识黄疸这一类疾病,拓展学生面对复杂临床问题的思路,非常重要。

    本研究在面对此类问题时采用以机制为中心分析病情的方法,对学生强调胆红素的代谢机制,将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分为5步: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类似原材料);未结合胆红素转运至肝脏(类似原材料的运输);肝脏内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类似工厂生产);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泌入胆道(类似产品运出工厂);胆汁顺胆道排入十二指肠(类似产品运输)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