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23051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治疗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5期
     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通过拮抗维生素K,抑制其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而产生抗凝作用。肝硬化PVT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的门脉再通率为40%[22]。华法林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通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药物剂量,《2015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血管病》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时,应监测INR,以调整用药剂量。治疗剂量时,INR应为2~3;但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异常,INR并未反映实际的抗凝水平。对于INR不正常的患者,INR仍调节至2~3是否适当,目前存在争议。对于肝硬化患者,在缺少有效监管的情况下,盲目的改变抗凝药物剂量将增加出血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研究[23]的深入,凝血酶生成试验(TGT)能避免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所提示的“出血倾向”的假象,在将来有可能对抗凝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目前进入临床的新抗凝剂有类肝素、多聚硫酸戊糖类、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其中不少可口服或皮下注射,使血栓患者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均未应用于肝硬化PVT患者。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中重度肝损害的肝硬化患者中其血药浓度可能显著升高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