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14期
编号:13378609
添加乳糖酶与无乳糖奶粉喂养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效果对比(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4期
     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婴幼儿乳糖不耐受主要分为两种,即原发性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其中,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婴幼儿多出现在6个月内,主要由婴幼儿肠道内乳糖酶先天缺乏或者活性不足所致,但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加,会逐渐出现好转的现象;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则由小儿腹泻致使其肠道内的乳糖酶出现损伤,或者活性降低等现象,进而导致其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10-12]。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在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导致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13]。研究显示,乳糖进入婴儿机体之后,在肠道进行发酵,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而这种乳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婴儿机体对食物中Fe、Ca、Mg、Zn的吸收率。可以说,婴幼儿乳糖的摄入量直接影响了婴儿体内的Fe、Ca、Mg、Zn微量元素的水平,是改善我国婴幼儿体内Fe、Ca、Mg、Zn状况的最佳方式。患儿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将导致婴幼儿出现微量元素缺失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另一方面,乳糖不耐受的患儿还常出现腹泻的症状,并且使得婴儿的腹泻迁延难愈,这主要是因为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在进食之后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