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27
编号:13806793
预防治疗显著降低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7
     吴德沛教授强调,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重要死亡原因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的总病死率约为15%,而IFD相关病死率可高达30%~50%。国内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血液恶性疾病接受化疗患者总病死率仅为1.5%,确诊和临床诊断的IFD患者病死率为11.7%。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病例中18.6%为IFD相关,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确诊IFD、临床诊断IFD和拟诊IFD病死率分别为31.3%、21.7%和22.9%。IFD对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存具有显著影响,IFD相关病死率为16.2%,显著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吴德沛教授介绍说,IF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一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整个治疗过程中极大地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IFD感染风险增加。患者由于免疫功能较差,一旦发生IFD后如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将产生严重后果。二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长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其机体免疫功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三是一些抗病毒药物导致骨髓抑制,以及重度粒细胞缺乏、超过10天的长时間粒细胞缺乏、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四是是患者有糖尿病等合并症,以及未在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吴德沛教授特别介绍说,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也导致IFD风险增高。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虽然改善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但由于会影响到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导致真菌感染风险增加和IFD。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在接受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的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