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281024
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的原因及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11期
     3.2.3人工气道管理邵小平[16]认为改进和提高气道吸引技术,对有效控制气道出血、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1)按需吸痰。掌握恰当的吸痰时机,如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氧饱和度小于90%、患者出现呕吐、反流等。(2)吸痰管适宜。吸痰管应选择质地光滑、管壁挺直、富有弹性防静电弹性吸痰管,同时有多个侧孔可分散吸痰时负压。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以保证吸痰时的有效通气,减少低氧血症。(3)插入深度。高峰[17]认为吸痰管插入长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长度再延长1~2 cm,有附件(调节器呼吸机接头等)时,另加附件长度,这种吸痰深度对气管黏膜损伤性较小且效果好。⑷控制负压。目前国家卫生部颁布标准是成人100~200 mm Hg,儿童80~100 mm Hg,小儿50mm Hg。⑸气道湿化。针对性地选用持续给药法或间歇给药方法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对于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和防止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⑹气囊压力。目前提倡选择最小封闭压力(MOP),无需定时放气,但需非常规性地放气或调整气道压力[18]。⑹正确操作。保持无菌,先气道后口鼻,吸痰前后吸入纯氧1~2 min吸引时间不超过15 s,反复吸引不超过2次,动作轻柔,若血氧饱和度低至85%,应立即停止操作。

    3.2.4安排适宜体位气管切开后,应保持气管套管在正中位置,气管套管固定松紧度适宜,以容纳一指为宜。患者的头应与躯干平行, 平卧时应以头抬高10°~15°为宜,长期过伸位(头后仰),可使硬质套管的头端顶住气管前壁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