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382810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11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耐力训练、坐站训练、患侧负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等。(1)床上患侧肢位的摆放和体位及时变换,积极预防早期并发症;(2)被动活动,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3)应用神经发育疗法,抑制肌张力,诱发分离运动的产生;(4)单双桥训练,增强腰背肌力量和控制能力;(5)床边起坐训练以及重心转移训练,增强患肢负重;(6)平衡功能训练,逐渐从静态过渡到动态平衡;(7)步行训练,包括行前训练和姿势矫正训练;(8)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吃饭、穿衣、床椅转移、上下楼梯等各方面。1 h/次,6次/周,疗程为2周。

    1.2.2 治疗组 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将电极放在患侧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腘绳肌上,按正常行走时序刺激下肢肌肉。刺激参数为频率30 Hz,脉宽200 μs,通电/断电5 s/5 s,波升/波降1 s/1 s。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大强度且无刺痛为佳。30 min/次,1次/d,6次/周,疗程为2周。如皮肤刺痛,而又没有出现肢体动作,调到无刺痛时的最大强度,使刺激模式一直存在,随着治疗进展会出现动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的变化。(1)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共17项,每项分0、1、2分三个等级计分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