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13766737
儿童手足口病390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7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小儿易感的病毒性传染性皮肤病,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造成流行并造成部分患儿死亡。为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病的临床及流行特点,有效控制疫情,现将2008年9月1日~2010年9月1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部诊治的390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诊断标准: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1]。

    1.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统计有关数据。

    2结果

    2.1发病概况2008年9月1日~2010年9月1日两年内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部报告手足口病390例,重症病例3例,死亡1例。病例以5岁以下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
, http://www.100md.com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性别与年龄男239例,女151例,男女之比约为1.6∶1;年龄最大者11岁,最小者5个月;其中年龄≤1岁36例(9.2%),1~3岁184例(47.2%),3~5岁143例(36.7%),>5岁27例。

    2.2.2地区与职业分布散居儿童310例,托幼儿童48例,学生32例;城市128例,农村262例。

    2.2.3发病次数首次发病371例,再感染19例(均为第2年发生)。

    2.2.4流行季节1~3月29例,4~6月136例,7~9月157例,10~12月68例;2008年9月1日~2009年9月1日224例,2009年9月2日~2010年9月1日166例。

    2.3临床特征
, 百拇医药
    2.3.1一般表现发热64例(16%),从低热到40 ℃以上的高热均可出现。部分乏力、厌食、精神差等其他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发热为主诉症状,重症患儿均有发热。

    2.3.2皮肤表现所有患者均有皮疹。主要表现为手足末端的屈侧面的带有红晕的椭圆行的小水疱,少有疼痛;皮疹初起时仅可表现为掌跖的红色斑点或小丘疹;部分患儿同时出现臀部、肛周和股内侧相同皮疹(多见于3岁以下的患者);皮疹3~6 d消退,愈后不留痕迹。

    2.3.3口腔黏膜表现口唇、舌、颊黏膜、齿龈和咽腭弓均可出现表浅溃疡或水疱,周围可有红晕,进食后疼痛明显。

    2.3.4并发症并发脑膜脑炎3例,并发心肌炎4例,并发肺炎25例。均伴有发热,且均为5岁以下患儿。

    2.3.5治疗及转归所有患儿均给予隔离和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仅1例患儿死亡(年龄1岁6个月,入院时即有高热及抽搐症状),其余均痊愈,病愈后不留后遗症。
, http://www.100md.com
    3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型(Cox A16)感染所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发热及口腔、手、足、臀部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重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较快,重症患者可导致死亡[2];发病高峰在夏季,需要住院或重症的患儿一般在5岁以内[3]。本文的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如7~9月为发病最高峰。

    从本文资料看,该病全年均可发生,绝大多数为轻症患者,预后好。但是重症患儿均有发热,说明对待发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重视,警惕严重并发症。从近两年的病例数分析看,差距比较大,2008年9月1日~2009年9月1日的病例数较次年同期病例数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自2009年9月起严格要求各医疗机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并要求伴有发热的手足口病患儿一律不得在乡镇及乡镇以下医疗机构就诊,集中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或者住院部集中治疗,结果该病传染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例数迅速下降。说明只要措施得力,今后该病的爆发流行还是能够避免的。
, 百拇医药
    分析本组患儿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笔者认为,(1)为了早期识别患者,以免误诊或漏诊造成新的疾病传播,对于发热或者皮疹的患儿需要仔细甄别。发热的患儿,要常规检查手足口等部位有无皮疹;而手足口部位有皮疹的患儿要警惕发热或者有无脑炎等其他严重情况。个别患儿以肛周或臀部甚至股部皮疹为主诉就诊的,首诊医师要全面检查,主要与麻疹、水痘、丘疹性荨麻疹及股癣等鉴别。这些都需要患儿家长、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儿科医师和皮肤科医师高度警惕。(2)本文资料显示,一部分患儿次年重复感染,说明该病的免疫力并不是永久性的,所以在疾病流行时,曾经患过该病的儿童仍然要和无患病经历的儿童一样当做易感人群加以保护。(3)值得重视的是,在有多名儿童的家庭或者托幼机构,一旦出现首发病例,即应迅速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防疫措施,同时仔细检查与其接触的儿童以期早期发现患者。(4)重症病例均伴发热,所以对待发热的手足口病患儿应高度重视,最好住院全面观察治疗。(5)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总之,通过对以上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笔者认为,只要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不会有手足口病疫情的大规模扩散,就会尽可能的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社区医学杂志,2008,6(10):69-71.

    [2]王来,李宜川.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安徽医药,2010,14(1):112.

    [3]Lee TC,Guo HR,Su HJ,et al.Diseases caused by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Pediatr Infect Dis J,2009,28(10):904-910.

    【收稿日期】2011-04-14

    (本文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韦爱菊)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