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卵巢癌
编号:13761890
卵巢癌的中西医治疗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6
     【关键词】卵巢癌;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卵巢癌的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3位,且逐年增高,病死率居首位。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与治疗方法的不断深入,卵巢癌的防治取得诸多进展。本文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出发,做一简要综述。

    1中医对卵巢癌的认识

    中医脏腑学说无卵巢之名,却有类似卵巢癌的病证记载,诸于“症瘕”、“肠覃”、“五色带”等。女子以血为主,情志多不畅,久则气血淤滞成积。《医宗必读•积聚》:“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最终形成肿瘤。卵巢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生长缓慢,瘀久毒结也有恶变可能。《医宗金鉴》:“凡治诸症积,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治之。如人虚,则气血衰弱,不任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气,而后治其病;若形证俱实,宜先攻其病也”。《素问》提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

, 百拇医药     2中西医结合疗法,优势互补

    2.1手术治疗怀疑卵巢癌应尽早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分期及范围。1期卵巢癌彻底手术切除,晚期则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瘤灶,使瘤细胞减至最低,即使不能清除,也尽量使肿块减至0.5~2 cm,此为肿瘤减灭术,利于术后放化疗。细胞减灭术的程度以及首次术后残留病变数目是晚期卵巢癌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2.2放射治疗在卵巢恶性肿瘤中,无性细胞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对放疗最敏感且高度有效,但盆腔照射后丧失生育能力,颗粒细胞瘤则多发于中老年,中度敏感,上皮性癌也有一定敏感,其他肿瘤不敏感。放疗目前主要用于早期术后的预防性治疗,难治性化疗或化疗后残存肿瘤的挽救治疗,消除术后残存病灶以及淋巴结和腹腔内的转移灶。放疗对耐药患者亦能有效缩小肿瘤,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出血或压迫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3化学治疗卵巢癌早期扩散,手术不能完全消灭癌细胞,加之放疗应用与效果有限,对化疗药物较敏感,既预防术后复发,也暂时缩小术后瘤体体积,或为再次手术提供有利条件;对已广泛转移有一定疗效。化疗要求正规、全程、及时、足量。恶性卵巢肿瘤采取大剂量间歇给药。选用敏感的化疗药联合应用,密切观察其毒性反应;也可按组织类型制定不同化疗方案,临床常用方案:PAC方案(DDP、ADM、CTX)、PC方案(DDP、CTX)、TP方案(TAX、DDP)。高温化疗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较单一化疗疗效提高数倍。目前,医疗界一直在探讨新的化疗药物的剂量、剂型及联合化疗方案。此外还有激素替代疗法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1]。
, 百拇医药
    2.4中医药疗法卵巢癌的发病具有“虚、瘀、痰、毒”特点。中医药治疗遵循辨证论治原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前者整体平衡阴阳,提高脏腑功能;后者采用现代医学技术,如手术放化疗,防复发转移,标本兼顾,提高“带瘤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初、中期有条件手术切除肿瘤者,首选手术,配合放化疗和中药治疗。术前以扶正为主,兼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症以祛邪,忌滥施攻伐;术后放化疗期间以健脾和胃,养阴生津,益气活血为主,减轻毒副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放化疗间歇期,以清热解毒,软坚消症为主[2]。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经腹腔化疗后配合中药服用,收效理想[3]。刘爱武等[4]临床观察卵巢癌术后服用中药,晚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和治疗1年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转移复发率降低。曾芹等[5]以艾素联合铂类药佐以中药经验方治疗难治性卵巢癌可大大减少副反应,延长生存期。苍朴二陈汤能较好防治联合化疗药物所致胸闷、恶心、纳呆、腹胀、倦怠乏力、口腻口淡等[6,7]。赵增虎[8]报道髂内动脉灌注并栓塞化疗,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总有效率52.8%。中药外敷包块局部加中药内服配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9]。吴茱萸、肉桂、干姜研末敷脐缓解化疗止呕效果优于肌注胃复安。针刺、耳穴压痛点压豆、埋针或毫针刺或穴位埋药可提高免疫力。中医特色疗法食疗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将肿瘤防治与康复融为一体[10]。
, 百拇医药
    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9月第9卷第26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医学综合

    医学综合

    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9月第9卷第26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3卵巢癌的现代医学渗透中医观点

    3.1卵巢癌20%~25%有家族遗传史和自身病因,多涉及基因改变及自身免疫调节,这与中医体质学说有关。《灵枢•寿夭刚柔》曰“形有缓急,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医宗金鉴》:“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寒化,或热化,或虚化,或实化,故多端不齐也”。“形藏”固然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因体质差异,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11]。
, 百拇医药
    3.2抑郁、焦虑情绪者易患癌症。情绪心理引起机体紧张状态,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失调。正如《灵枢》曰“内伤于忧怒而积成矣”。七情内伤可直接引起气血脏腑功能失调,致气滞血瘀,日久成瘤,且易致外邪侵袭,内外综合作用而产生癌瘤。卵巢癌术后、放疗化疗前后,卵巢功能减退,性轴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通过交流、暗示等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事半功倍。

    3.3口服避孕药降低卵巢癌发病率,发病率与药物应用率呈负相关,卵巢癌具有激素受体依赖性,外源性雌激素使卵巢癌的发生率增大,补肾宜慎用鹿茸等药品;高钙低脂饮食可预防卵巢癌发生。这与中医饮食不节致癌的观点不谋而合。

    3.4中医所说的六淫外邪,包括西医学的外界因素致病。工业发达国家和接受盆腔X线治疗的妇女发生卵巢癌危险性增加。曾患过亚临床型流行性腮腺炎的卵巢癌患者有持续性低抗体滴定度。月经初潮前后患流行性腮腺炎可引起卵巢损伤,造成卵巢早衰,易患卵巢癌。
, 百拇医药
    3.5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相适应。《灵枢》:“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气受矣。”“因时给药”即阳药用阳时,阴药用阴时,升药用升时,降药用降时,而非百病皆取1 d 3次或1 d 2次,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物节律一致,尽可能避免干扰正常生理活动。最近肿瘤的时辰化疗逐渐成为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5-Fu和DDP按正弦曲线时辰给药较常规给药方式更加高效、低毒,前者与二氢嘧啶脱氢酶和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有关;后者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相关。多西他赛在7HALO(相当于人类活动周期的4∶00)疗效最佳,耐受性较好[12]。细胞增殖周期中,不同时相放射敏感性有差别:M期最敏感,S后期和G1期早期抗拒。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增殖周期也有一定的时辰节律,鼻咽癌细胞与骨髓细胞S期DNA合成的高峰存在10 h时间差。肿瘤细胞的总代谢指标即β-ATP的峰值呈时间依赖性。体温的生物节律也可作为癌症时辰放疗的节律指标。

    综上所述,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一直在20%~30%,如何控制卵巢癌的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已成为目前的重点攻关课题。中西医虽拥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不同的观点,但某些方面仍存在内在联系,两者在肿瘤的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从中西医对肿瘤的不同观念中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突破口,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辨证地结合中药药理研究进展,在中医理论、现代药理与医学的多重标准下合理选用相应的手段,对卵巢癌进行综合治疗。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Mueller A,Gooren L.Hormone-related tumors in transsexuals receiving treatment with cross-sex hormones.Eur J Endocrinol.2008,159(3):197-202.

    [2]唐续元.中西医结合治验30种癌症.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330.

    [3]姚红梅,顾莹清.腹腔化疗及中药治疗卵巢癌术后43例.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0):468-469.

    [4]刘爱武,齐聪,胡争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癌疗效评估.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0):618.

    [5]曾芹,高国俊.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卵巢癌疗效观察.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1):171-172.
, 百拇医药
    [6]毛小玲,黄帼英,刘华.苍朴二陈汤防治化疗后副反应临床总结.中药材,2004,27(1):75-76.

    [7]刘燕珠,张文良.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副反应的中医治疗.福建中药,1995,26(2):32-33.

    [8]赵增虎,付显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卵巢癌36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13(6):20.

    [9]楼银妹,楼丽琴.中药内服外敷加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7):430-431.

    [10]张洁.卵巢癌的中医治疗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08,4(9):127-129.

    [11]Zhou B, Sun Q, Cong R, et al. Hormone rep lacement therapy andovarian cancer risk:a meta-analysis.GynecolOncol,2008,108(3):641-651.

    [12]王志东,刘斌,邱振华,等.多西他赛每周用药时辰化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1):853.

    【收稿日期】2011-07-15, 百拇医药(余雪琴 张春梅 陈涛)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