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新生儿黄疸
编号:13759002
80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4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对80例不同程度新生儿黄疸患儿使用光疗,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患儿显效65例(813%),有效14例(175%),无效1例(12%),总有效率达988%。结论设备性能的完好是治疗成功的前提条件,做好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水分及营养供给对预防本病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治愈该病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1]。黄疸出现于出生后2~3 d,持续2周左右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85~103 μmol/L之间,且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好,此为正常现象,属生理性黄疸,不需进行特殊处理。若黄疸在生后24 h内出现,或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水平>205 μmol/L,则多属病理性黄疸,必须及时进行治疗[2]。一般认为,血清胆红素水平在3078~342 μmol/L时属“临界浓度”,大于该浓度时容易导致核黄疸。目前,临床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多采取蓝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2010年1月~2011年8月笔者对在本科住院的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的8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前后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新生儿黄疸80例,男43例,女37例,其中早产儿10例,出生2~3天出现黄疸。先见于面颊部,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尿液也成黄色,经检验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12护理方法

    121蓝光治疗前的准备

    1211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为缓解患儿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可于治疗前向家属说明蓝光治疗的方法、照射时间以及疗效等。

    1212环境准备及检查设备环境准备:保持病室环境的清洁,配置空调,保证病室良好的通风效果,室温宜保持在24 ℃~26 ℃,湿度保持在55%~65%。定期进行消毒。设备检查:(1)要检查蓝光箱的清洁,尤其要检查灯管上是否有灰尘,应及时予以清除。每周可用浓度为95%的酒精擦拭灯管1次。(2)要检查灯管的亮度及灯管的使用期,一般使用1000 h就要更换灯管,因此,在每次照射治疗后都要记录灯管累计使用时间。(3)检查箱内湿化器的水量,使水量保持在2/3箱。(4)检查蓝光箱内的温度,应将箱内温度控制在30 ℃~32 ℃,室温低时要进行预热,达到规定温度时才可将患儿放入箱内。
, 百拇医药
    1213患儿的护理蓝光治疗前应清洁皮肤(有条件时沐浴),禁涂粉类和油类,防止降低光疗效果。剪短指甲以免划伤皮肤,也可戴手套。患儿全身裸露,双眼戴黑色眼罩,固定,黑色三角巾遮盖会阴部。测生命体征、体重,了解胆红素检查结果及精神反应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记录入箱时间及灯管开启时间。

    122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1221患儿入箱后,单面疗法每2 h翻身一次,头偏一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反应,密切监测室温及箱温,体温控制在36 ℃~37 ℃为宜,若治疗时体温<35 ℃或体温>375 ℃,应先停止蓝光照射,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检查处理,直至体温正常后再继续照射。

    1222密切观察眼罩及会阴遮挡物有无脱落,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可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给予镇静,同时能辅助退黄治疗[3]。喂养时较平时困难,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在两次喂奶之间及时补充水分,光疗时水的需求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
, http://www.100md.com
    1223光疗期间要12~24 h监测一次血清胆红素,光疗结束后,应连续监测两天,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

    12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黄疸情况,包括黄疸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变化。观察神志、反应、哭声、吸吮力及肌张力等的变化,一旦患儿出现嗜睡、吸吮力差、肌张力减退等情况,应高度警惕核黄疸,尽快进行充分的抢救准备。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尿及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有些患儿在蓝光照射后可能会出现大便稀薄,次数较前增多,颜色呈黄绿色,可不予以处理,在照射完成后症状会自行消失。但患儿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报告医生,如烦躁、嗜睡、恶心、呕吐、抽搐、呼吸不规则、拒食、腹泻、脱水等,医生应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处理,若情况好转,可继续蓝光照射,如病情无好转或是恶化,则需立即停止照射。

    123光疗后的护理光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若下降到2205 μmol/L以下,可考虑停止照射,将患儿抱出蓝光箱并解除眼罩。但应继续监测血清胆红素,以观察有无复发现象。对于早产儿或硬肿症患儿,还需将其放入保暖箱内。光疗结束后应对蓝光箱进行消毒,将其放置于干净、温湿度变化较小且无阳光直射之处。出院时,可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向家属说明黄疸是新生儿期的一种生理性现象,一旦出现黄疸,可给予患儿葡萄糖水,葡萄糖水有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快速排出体外。
, http://www.100md.com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3 d皮肤黄染明显消退,血清总胆红素<85 μmol/L;有效:治疗 5 d皮肤黄染明显消退,血清总胆红素85~171 μmol/L;无效:治疗5 d皮肤黄染消退不很明显,复查血总胆红素大于171 μmol/L。

    2结果

    21疗效80例患儿经过蓝光照射及对症、支持治疗1周,显效65例(813%),有效14例(175%),无效1例(12%),总有效率达988%。

    22不良反应在进行蓝光照射时加强其护理,效果显著,其中2例出现皮肤少许皮疹,光疗结束后消退外,其余78例无光疗不良反应,照射时间累计在12~72 h,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

    3讨论

    光照疗法简单易行,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胆红素可吸收光线,尤其容易吸收波长为450~460 nm的光线,而蓝光的波长主峰为425~475 nm,因此被认为是光线照射的最好光源。蓝光照射后,未结合胆红素可由Ⅸa(Z)型转化为异构Ⅸa(E)型,而这些异构体为水溶性的,可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尿液排出[4],因此通过蓝光照射,能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降低,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均有效。光照疗法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皮疹以及核黄素缺乏、青铜症等,所以在进行蓝光照射时,为减少体内水分的丢失,要特别注意补水,同时补充核黄素,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情况[5,6],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照射,一般不需处理,症状可自行消失,未发现远期不良反应[7]。综上所述,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因其简单易行、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5-307

    [2]杨羊珍.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杂志,2002,2(5):411

    [3]邢佑敏,张艳,张丽君.光疗时间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影响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881-882

    [4]袁军.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55-256

    [5]曹亚民.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5):79

    [6]金凤艳,金凤伟.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66,94

    [7]徐春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2(2):78

    【收稿日期】2011-09-29, http://www.100md.com(张振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