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3期
编号:13183733
VSD负压密封引流技术在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3期
     3.1感染创面充分引流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感染难愈性伤口,引流充分与否是外科治疗的关键[1]。继往的治疗方法除通过换药进行引流,清出创面或创腔内的坏死组织、分泌物、脓液外,对较大、较深的创腔,还要加用引流管或引流条加强引流,但这些引流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如引流效果有限、引流管易堵塞、引流区与外界呈开放或半开放状态感染机会增加、引流不彻底等弊端[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1992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首创,1994年后由裘华德[3]引进国内推广和介绍,经过多年的应用和临床实践,良好的疗效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由于VSD材料不含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不易残留创面,其亲水性较强,是目前已知的与创面和皮肤具有较优相容性的材料。作为一个新的感染创面治疗方法,在急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具有控制并消除感染、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3.2通过文献查询复习,目前的国内外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的认识结果:(1)通过VSD敷料与创面严密的接触,间断滴灌冲洗可以稀释创面分泌物,同时持续负压吸引能及时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出液,避免局部渗液积聚,从而减轻水肿,有利于创面血液循环,吸走创面细菌所产生各种毒素,阻止和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2)封闭的创面减少了交叉感染可能,单向透气的贴膜使创面形成低氧的微酸性环境,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同时由于创面周围的氧张力下降,刺激皮肤软组织内修复信号的激动,机体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他酶类大量释放,形成自溶性清创作用[4]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