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0
编号:13744140
宫腔镜治疗宫角妊娠3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0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角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2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入院前因误诊曾在门诊行两次清宫术,其余27例经笔者所在医院阴道彩超已确诊为宫角妊娠。术前诊断主要靠阴道超声检查。30例患者在宫腔镜下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宫角妊娠,均一次行宫腔镜胚胎组织清除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治疗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微创。

    【关键词】 宫腔镜; 宫角妊娠

    中图分类号 R71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0-0138-01

    宫角妊娠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妊娠,发生率仅占异位妊娠的4.2%[1],但随着孕卵的增长,宫角妊娠可在孕早、中期发生破裂,因宫角处血运丰富,一旦破裂,出血较汹涌,甚至是致命性大出血。现对2007年12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宫角妊娠未破裂患者行宫腔镜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平均年龄(24.0±2.7)岁。停经时间平均(45.5±10.2)d。血β-hCG (5868.2±100.1)mIU/ml,阴道彩超检查考虑为宫角妊娠(未破裂型)。其中3例曾在门诊行两次清宫术后阴道淋漓出血10 d余。

    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患者均有停经史,其中阴道流血5例,伴下腹痛3例。辅助检查阴道彩超提示:一侧宫角增大并见孕囊,孕囊与子宫内膜连续,周围有完整肌层包绕。

    1.3 诊断标准

    (1)腹痛:阴道流血伴有子宫不对称性增大;(2)直视下子宫角一侧扩大伴圆韧带外移;(3)胎儿娩出后,胎盘滞留子宫角部,符合上述任何一项即可考虑为宫角妊娠。宫角妊娠超声影像学诊断:胎囊位于宫角部位,胎囊外有较完整的肌壁包绕,胎囊与子宫腔内膜相连[2-3]。
, 百拇医药
    1.4 方法

    患者均住院后行常规化验检查及阴道彩超检查。术前2 h阴道置米索前列醇2片以扩张宫颈。术中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静脉麻醉常规消毒、铺单。同时备腹腔镜或剖腹探查。使用德国storze宫腔镜系统,膨宫液为5%葡萄糖,膨宫压力80~110 mm Hg。治疗镜置入按顺序全面检查宫腔,观察孕囊在宫腔的位置、形态。确定一侧宫角膨大见有绒毛组织,直径约2~2.5 cm,直视下用微型勺钳或微型组织钳多次钳夹绒毛组织,至镜下未见绒毛组织,撤出宫腔镜后负压吸引器轻轻吸宫腔一周。术后常规预防应用抗菌素及子宫收缩药物3 d;术后第一天监测血β-hCG值下降大于50%,复查阴道彩超了解宫腔情况。

    2 结果

    宫腔镜检查确诊的30例宫角妊娠患者中,3例入院前因误诊曾在门诊行两次清宫术,其余27例经笔者所在医院阴道彩超已确诊为宫角妊娠。术前诊断主要靠阴道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可见妊娠位于宫角部,呈白色或絮状绒毛样物,暗红色不规则机化组织并少许绒毛组织。经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复查阴道彩超宫角处均无异常回声。术后病理报告为宫角部见绒毛及蜕膜组织,术后患者有少量阴道出血,3~5 d后干净,未诉不适症状,均一次行宫腔镜胚胎组织清除术,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时间3~7 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近年来宫角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为:人工流产术、清宫术等宫腔操作的手术增加,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发生率增加及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和IVF手术增加,导致受精卵不能如期到达子宫体腔种植。宫角妊娠的术前诊断主要以阴道超声和血β-hCG检查。过去治疗多以剖腹手术为主,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为明确诊断治疗宫角妊娠创造了条件。由于受到宫腔镜用于诊治宫角、输卵管开口等腔道内病变技术的启发[4],将宫腔镜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宫角妊娠,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术中注意事项:(1)膨宫压力不易过高。(2)因宫角处肌层相对较薄弱,易发生子宫穿孔,且受孕后蜕膜发育差,胚胎组织与子宫粘附较紧密,植入机会较大,所以手术操作一定要轻柔,切忌粗暴,并做好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准备。(3)宫腔镜术者具有丰富的内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总之,宫腔镜是诊治宫角妊娠最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值得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87-194.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39-1445.

    [3]张惜音.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4.

    [4]夏恩兰.宫腔镜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8-21.

    (收稿日期:2012-07-11) (编辑:田烨), http://www.100md.com(王大华 陈玉阁 孙静 张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