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17
编号:13726846
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姜国胜 刘桂伟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目前“肛垫下移学说”已成为公认的痔形成原因。1998年意大利人Longon根据“肛垫下移学说”提出PPH手术,PPH手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不损伤肛垫组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5]。由于PPH手术其昂贵的价格,复发率较高,在基层难以推广。不管是PPH或改良式PPH都不能避免术后大出血[6],临床上常见的重度痔脱垂,单纯依靠PPH术远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7-9],复发率较高。故笔者对治疗原理与PPH手术相类似的痔上黏膜套扎并注射术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通过对99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疗效观察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将痔上黏膜套扎术与注射术结合为一体,起到取长补短,相互加强疗效的作用。痔上黏膜套扎术将胶圈套于痔体上方正常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上利用胶圈的弹性回缩力阻断肛垫上局部血液供应,使被套扎的组织缺血、坏死而脱落。套扎部位位于痔体上方正常直肠黏膜,避免了肛垫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和破坏,从而可以改善术后肛门疼痛,改善排便困难[10]。

    通过扎除肛垫上黏膜和黏膜下组织以及术后形成瘢痕挛缩,使脱垂的肛垫被向上悬吊和牵拉,因手术改变了肛垫的血注循环,使静脉回流通畅,肛垫恢复正常状态。注射术的作用:(1)注射到胶圈套扎上缘及反复脱垂、出血的较大痔核黏膜下层使局部产生炎症、粘连、血管闭塞,起到加强加固套扎术上提肛垫的作用及促进痔核萎缩恢复肛垫正常状态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