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食管疾病 > 食管炎 > 反流性食管炎
编号:13711122
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4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1
     【摘要】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研究组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两组患者皆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1例腹泻与1例心悸不适,对照组出现3例腹泻与1例心悸不适,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未对疗程产生影响。结论:临床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与方法较多,但本研究显示,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比单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14-02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为难治的一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由于出现大量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最终引发了吞咽困难与反酸等症状,同时造成溃疡及食管黏膜糜烂等病变,甚至会引发相关组织损伤等,应引起高度重视[1]。该病在整个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占大约48%~79%,可见发生率较高[2]。关于该病的发生因素而言,有很多方面,其中相关性较大的当属酸和动力,往往会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同时可能伴有食管外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3]。根据此机制,今年临床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该药物属于消化道促动力剂,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上消化道的运动,属于新型全胃肠动力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与单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为每周至少发生4次不明原因的胸痛,且持续三个月及以上,同时排除心源性胸痛,剔除有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术后及已接受抗反流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31~69岁,平均52.9岁。所有患者皆行胃镜检查与食管pH监测,其中胃镜检查分级为:0级,食管黏膜正常;1级,食管黏膜充血及水肿;2级,黏膜有点状糜烂;3级,溃疡形成。随机将4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3次/d口服,总计每日5 mg;研究组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即奥美拉唑口服,1次/d,20 mg/次,莫沙必利的服用方式与剂量同对照组。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完全得以缓解,且胃镜检查显示其级数从1级与2级转为0级(或3级转为1级及以下);有效: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胃镜检查显示其级数从3级转为2级或者从2级转为1级;无效:患者的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没改善,胃镜检查其级数未发生变化[4]。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研究组出现1例腹泻与1例心悸不适,而对照组出现3例腹泻与1例心悸不适,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未对疗程产生影响。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尤其是反流物的防御机制降低及反流对食管黏膜的攻击强度增加,往往会引发反流性食管炎。防御机制的下降,主要在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或者低下,造成了食管体部廓清功能下降;而攻击强度增加,则主要表现在食管黏膜会受到胃酸的攻击,从而发生损伤。对于胃酸攻击造成的食管黏膜损伤而言,可以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作用机制在于减少前述攻击而起作用。奥美拉唑属于胃酸泵抑制剂,能通过选择性作用来使得胃酸分泌下降,加之其能抑制胃酸形成的最后步骤,因此不管是基础分泌还是各类应激胃酸分泌,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5]。此外,丁维岭[6]研究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所致,原因在于当正常情况下胃酸一般只存在于胃中,但是若其反流并刺激食管,往往会引发胸痛及烧心等症状,这种情况多发于餐后。当这种作用反复及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就会引发炎症,使得食管黏膜充分暴露,加之胃酸反流的作用,就诱发了反流性食管炎。

    当前,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上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胃肠动力,这类药物主要有:(1)多潘立酮,这种药物属于外周多巴胺阻滞剂,能有效促进Ach(外周乙酰胆碱)的释放。(2)胃复安,这种药物也是外周多巴胺阻滞剂,但是其促进Ach的释放效果并没多潘立酮效果好。(3)莫沙必利,这种药物属于选择性5-HT4(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其作用在于能选择性地促使肠肌层释放Ach,以此使得胃肠运动增强,加之还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与食管体部廓清能力有增强的效果,故而可以有效起到阻止胃食管的反流。(4)奥美拉唑,这种药物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除了可以有效使得黏膜细胞壁中H+-K+-ATP酶活性降低,还能对基础胃酸与应激因子引发的胃酸分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7]。通过这样的作用机制后,便能起到防止胃酸损伤食管黏膜的效果。理论上采用这四种药物单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实际上却不然,毕竟单纯采用一种药物治疗能对一种作用起到效果,但是却不能对另外的作用产生效果,故而对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而言,还应联合使用莫沙必利,这样除了可以有效抑制胃酸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反流的发生,效果比较理想。

    本次研究,将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同单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进行了对比研究,其治疗效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进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时,值得将此种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红.莫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8(3):185-186.

    [2]赵秋雁,陈光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临床观察[J].西南军医,2009,11(2):202-203.

    [3]范昭豪,钟永煜.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09,10(18):126-127.

    [4]颜兆寰,李庭赞,周烨,等.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比较研究[J].安徽医药,2010,19(7):821-822.

    [5]李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3(14):1-2.

    [6]丁维岭.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20(26):59-60.

    [7]徐康林.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31-32.

    (收稿日期:2013-06-26) (编辑:韩珊珊), http://www.100md.com(赵慧)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食管疾病 > 食管炎 > 反流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