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35
编号:13708369
心理暗示干预对晕针患者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5日 邱红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干预对预防门诊空腹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患者的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将门诊460例空腹静脉采血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采血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暗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晕针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11.74%,干预组为4.35%,两组患者晕针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空腹静脉采血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干预,可有效避免晕针现象的发生,顺利完成采血过程。

    【关键词】 心理暗示; 静脉采血; 晕针

    中图分类号 R39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97-02

    在临床体检中,空腹静脉采血是一常规检查项目,但是在采血过程中有些患者经常会由于心理恐惧、情绪紧张而出现晕针现象,如面色苍白、意识丧失、晕厥等,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1]。产生晕针可能与心理、体质、环境等原因有关,其中心理原因是主要的诱因,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晕针的发生率[2]。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对门诊采血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干预,以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8月,因临床检查或例行体检在门诊进行空腹静脉采血的患者460例,其中男263例,女197例,年龄17~61岁,平均(41.3±16.5)岁,排除精神障碍、神经质、抑郁、躁狂等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暗示干预,内容如下。

    1.2.1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解释,减少患者的不安全因素;采血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