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34408
1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9期
     3.1.4 对心肌梗死的症状认识不足 心肌梗死时75%~95%的患者,起病1~2周内,尤以24 h内常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影响心电图的诊断。20%~48%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20%的患者多在起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休克,主要是心源性休克,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7]。本组误诊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快速型心房颤动1例,心衰2例,休克2例,部分患者就诊时就已出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临床医生急于抢救患者易被表面症状蒙蔽,未想到导致上述严重症状的根本原因是AMI,经抢救数小时无效才考虑心肌梗死。

    3.1.5 心电图不典型及缺乏动态观察 心电图改变是诊断AMI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一定限度,尚有10%~15%患者缺乏典型心电图表现,或仅有不肯定改变[10]。虽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最初几小时出现超急期改变,但并非每例患者都能检测到,这些患者常在若干小时后心电图才出现特征性改变,心电图做得太早就会看不到,具有特征性的损伤型ST段抬高多在第一周完全消失,如记录不及时,ST段的变化就会遗漏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