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7
编号:13661868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预防与护理管理方式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7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护理管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重症监护治疗的新生儿80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感染多发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对照期间415例患者中,共51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29%;观察期间385例患儿中,共10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60%。观察期间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期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护理措施和感染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7-0092-02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新生儿多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不全、营养不良甚至病情危重,机体抗感染能力弱,一旦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常危及生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所以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刻不容缓。本研究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控制感染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外科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所收治的重症新生儿共8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进行分组,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作为对照期间(对照期间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共收治重症新生儿415例,男270例,女145例;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作为观察期间(观察期间根据新生儿感染原因进行针对性感染预防与护理管理),共收治重症新生儿385例,男285例,女100例。均符合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1.2 感染原因分析

    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有以下几种,(1)新生儿因素: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在皮肤黏膜。由于新生儿皮肤嫩薄,角质层发育差,病原微生物易在接触部位滋生繁殖,而机体对外界细菌的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此外体重低的患儿感染发生几率也高。体重低新生儿通常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免疫力低易发生感染。据相关文献报道, 极低体重儿病死率为63%~74%。体重低于2 k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是体重大于4 kg者的2.5 倍[1]。此外,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免疫系统低下,抵抗力差,容易发生感染,他们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低体重儿、早产儿,容易发生感染。(2)侵入性操作因素:侵入性操作也易致院内感染的发生。重症监护病房多数新生儿常伴发严重原发病。常需要气管插管、吸痰等机体侵入性操作,在插管过程中容易把鼻腔、喉部的细菌带到气管继而引发肺部感染[2]。(3)抗生素因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或滥用是院内感染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滥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激素易增加细菌耐药性,导致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3]。
, 百拇医药
    (4)住院时间因素:住院时间愈长,增加接触院内感染的几率,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愈高,且长期的住院对新生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较高。(5)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消毒隔离措施不全面,手部等接触部位若没有严格执行消毒措施,极易将致病菌传染给患儿,引起院内感染[4]。(6)环境因素:在病房中有一些固定装置与医疗仪器,如呼吸机、治疗车、操作台、婴儿磅秤、暖箱、心电监护仪等,以上物品的交叉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重要因素,此外,病房中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也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重要诱因。

    1.3 预防措施

    针对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病房内环境监控和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清洁消毒应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常规及质量标准执行,要求室温保持在24 ℃~26 ℃,相对湿度在55%~65%, 保证良好通风和空气质量。每日建议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此外,室内的处置台、地面、新生儿用品等每天均消毒。监护室内要求实行全程无陪护理,禁止入室探视,护理人员进入NICU必须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消毒手和面部[5]。此外新生儿的物品每天进行更换并高压灭菌,保证不共用。保持衣物或被褥干燥不潮湿。每日保证暖箱外表用消毒剂擦拭,暖箱内面用灭菌注射用水擦拭一次。保证每周更换暖箱。发现院内感染的新生儿要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区应做明显标识,避免其他患儿接触感染。医务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洗手规范。全部医护人员保证进入NICU接触新生儿、进行无菌操作、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物前后均严格洗手[6]。(2)基础护理:皮肤护理,每日保证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护理时动作要轻柔,进行沐浴或擦浴时注意检查颈周、耳后、腋下、臀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红肿、破损的发生。定时更换尿片,预防红臀。新生儿排便后要仔细擦拭臀部以及肛周皮肤,防止污染物残留引起感染[7]。定时改变体位防止皮肤压伤。口腔护理,仔细检查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每日用氟康唑液或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一次,患有鹅口疮、鼻饲及禁食患儿每天口腔护理3次,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红肿、溃疡、口疮。眼部护理,常规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棉球自眼眦向外轻拭,或按医嘱使用滴眼液。脐部护理,每天用灭菌注射用水擦净脐部,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等。喂养,进行鼻饲的新生儿,及时更换注射器、鼻饲管。人工喂养时奶嘴和奶瓶要高温灭菌消毒。(3)侵入性操作时护理: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管道要消毒且及时更换。护理人员保证动作轻柔,避免黏膜损伤,减少感染发生率。(4)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使用管理,避免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建议合并感染者选用高效、低毒抗生素,尽量选择一种抗生素治疗,避免长期使用而导致二重感染[8]。选用广谱抗生素时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确认后再加以选用。(5)生物监测: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生物监测,室内工作人员需定期体检,体检内容包括痰培养、胸透、乙肝表面抗原等,防止工作人员给患儿带来不安全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在患儿入院之后需要进行咽拭子、直肠细菌定植检,在住院过程中也要加强咽拭子、直肠细菌定植情况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百拇医药(阳晓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