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4
编号:13656040
MS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预后、疗效分析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胰腺炎究竟是由于胰腺组织坏死从而引起发生低密度改变还是炎性水肿导致胰腺实质密度减低,运用增强扫描对此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6]。本组19例急性间质水肿型胰腺炎通过CT平扫显示胰腺体积增大、密度减低、胰周炎性渗出、积液、肾前筋膜增厚,部分患者增强扫描后显示胰腺均匀性强化,没有发现坏死。对6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胰腺坏死区域显示没有强化,而没有出现坏死的区域侧有强化,其原因是因为坏死区的小血管破坏。多数学者依据胰腺邻近区域组织结构受损程度和胰腺形态学变化,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分为A、B、C、D、E五个级别[7-8]。A级为胰腺正常,B级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局限性肿大,C级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内呈杂乱的密度区,D级为胰腺组织内有界限模糊的蜂窝样的液体聚集,E级为患者胰腺组织内除了有大量液体汇集外,胰腺内还可见气体形成脓肿。A、B、C三级多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较好,D、E级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或者是间质性的炎症,预后较差。并且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与是否合并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组19例急性间质水肿型胰腺炎采取保守治疗过程中,MSCT复查见胰腺体积逐渐恢复正常,密度均匀,胰周炎性渗出、积液逐渐吸收,肾前筋膜增厚消失。6例急性坏死胰腺炎其特点为病情重,病史长,并发症多,治疗过程中CT增强扫描复查有3例坏死灶增加、坏死灶液化,胰周炎性渗出、积液增加,合并出血,假型囊肿形成等,形成迁延性慢性胰腺炎。
, 百拇医药
    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分型、预后及治疗效果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快速扫描、薄层采集等特点,其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任意多角度旋转,选择获得多层面图像。可避免呼吸运动伪影和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图像清晰,能基本准确反映胰腺的真实形态、病变范围、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和并发症。可以更直观、更全面、更准确的显示急性胰腺炎的合并症,如脓肿、假性囊肿、假性动脉瘤的范围、位置,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对发现小病灶有较大价值。还可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采用胰腺CT灌注技术,除可以获得形态学方面的信息,而且还可获得胰腺循环功能方面的信息[9]。急性胰腺炎患者的BF、BV、pBV明显下降,表明胰腺病变部位血流灌注量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陈仁秀,郝志斌,马二龙,等.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54-55.

    [2]范跃星,王峰,张锦,等.CT窗技术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5):695-697.
, 百拇医药
    [3]曹建平,韩福,葛建清.多排螺旋CT灌注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57-58.

    [4]梁长鸿,刘于宝.基于国际急性胰腺炎分类修订版对急性胰腺炎相关规范化术语坏死、积液的认识[A].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放射腹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广州,2010:138.

    [5]郑秀丽,范彦祥.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70-71.

    [6]张奕秉,黄胡萍,孙娟,等.血清甘油三脂和白蛋白水平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2-14.

    [7]张敏,任泽元,杨为.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94例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81-82.

    [8]赵鸿,卢文士,张英.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95-97.

    [9]唐一兵,黄昌灰,陈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附46例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3):84-85.

    (收稿日期:2014-08-03) (编辑:金燕), 百拇医药(陈洪祁)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