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3117573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内科临床上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内科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内科临床上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进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对于疾病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脂肪肝; 下肝脏结节性疾病;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1-0077-0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内科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内科临床上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及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82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内科2011年

    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0~65岁,平均(50.3±2.9)岁;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9~66岁,平均(50.8±2.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见表1。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超声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具体操作如下:本研究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对41例患者进行平扫并结合增强动静脉期扫描,并进行常规的容积扫描,扫描层厚设置为8.0 mm,重建间隔设置为1.20 mm,薄层重建也设置为1.20 mm,在进行增强动静脉扫描时,将100 ml的非离子型的临床造影剂碘普罗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66)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射到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团,注射的速率设置为3.0 ml/s。在120 kV,120 mA的条件下进行扫描,采用1.5 mm的螺距将扫描获得的数据送传到ADW工作站运行软件后进行处理,通常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仿真内窥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等技术重建出患者的双肺以及支气管腔的图像,最后进行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1-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脂肪肝合并出现肝脏结节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复杂疾病之一,这类患者的病灶往往都存在于正常肝脏的肝包膜之下,一般均为孤立的结节,病灶本身不具有包膜,形状不规则,可清楚查见其边界,病灶的体积大小往往差异较大[3]。目前临床上较多的采用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然而该方法的诊断结果往往存在较大误差,一般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病灶的真实情况,所以临床的诊断价值较低[4]。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CT检查方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螺旋CT检测方法纳入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测方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肝脏组织往往含有丰富血供,主要由肝动脉进行供血,而离肝分流增加以及门脉血流减少。动脉期时注入的显影剂主要通过肝动脉送到肝脏组织,同时也到达肝脏的肿瘤病灶,显影剂的灌注使得病灶在螺旋CT扫描时出现强化,然而肝脏实质内的由于门脉血供而被稀释,在螺旋CT影像中仅出现轻度的强化,所以肿瘤病灶的强化影像在肝脏实质的微弱强化背景的比较下呈现出强化表现。然而在门脉期由于较多的显影剂从消化道脏器或者脾脏经过门脉系统到达肝脏,患者的实质影像出现显著强化,并且此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病灶与肝脏实质的影像相比均呈现出低密度,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静脉期。鉴于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的强化较多的出现在动脉期,并且持续时间短暂,因此临床将其称为“快进快出”[5]。

    影像学资料显示,肝脏血管瘤患者的动脉期瘤体表现出花环状、均匀强化以及结节状强化等特点,并且强化的程度均较高,静脉期、门脉期显影剂向病灶中心出现扩展,因此患者的病灶检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高密度,鉴于这种现象一般情况下均会持续数分钟,因此临床上将其称为“快进慢出征”[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临床上现在普遍认为是肝脏动静脉血管出现畸形,由于患者肝脏血流的持续性加强导致患者肝组织周围出现假瘤样增生。典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以畸形血管、异常结节以及胆管系统增生为主要特征[7]。肝结节性增生以及肝囊肿患者肝脏组织的血供特点是由一条或者多条供血动脉从患者病灶的中心位置向四周发生辐射型分布。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的增强动脉期的强化出现明显的加速,造影剂的排空出现较快,静脉期以及门脉期呈现出略高密度或者等密度,仅有极少数患者呈现为略低密度,并且患者的中心瘢痕在动脉期未表现出强化,静脉期以及延迟期表现为缓慢的填充,因此影像学上呈现为“星芒样瘢痕征”[8]。

    本研究结果表明,内科临床上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对于疾病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金发.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128-1130.

    [2]邓远,李开艳,罗鸿昌,等.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2):263-265.

    [3]仝威,司芩,钱晓莉,等.超声造影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脏实性占位的临床价值[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9):825-827.

    [4]刘世军.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意义[J].药物与人,2014,27(6):77.

    [5]陈富星,肖维华,胡燕标,等.甲状腺结节105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0):696-699.

    [6]刘健,刘晓玲,李敬东,等.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低回声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10):758-761.

    [7]朱宇辉,周学军,陆雄伟.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7):419-420.

    [8]阿依古力·热合曼,帕孜来提·阿不都热合曼.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18(7):2115-2116.

    (收稿日期:2014-12-21) (编辑:金燕), http://www.100md.com(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