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35期
编号:13207053
寰枢关节间隙在颈性眩晕预测评估中的应用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5期
     3 讨论

    寰枢关节处是患者椎动脉闭塞状况发生的常见位置[10]。曾有相关研究显示,在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改变其寰枢关节位置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颈肩痛与疼痛等临床症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超过90%[11]。当正常人头部旋转时,寰枢椎两侧的横突孔间距应呈非对称性增加[12]。当寰枕段椎动脉穿行部位的软组织发生头大、小直肌现象时,头上斜肌和下斜肌围成的枕下三角及寰枕后膜等会因为无菌性炎症出现水肿、痉挛、粘连等并发症,促使椎动脉受到刺激,进而发生反射性痉挛;或者当寰枢椎出现移位导致一侧椎动脉受到挤压、扭曲,这时该侧血流量会有所减少,当患者头部向健侧旋转时,代偿会有所不足,这些都是导致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的主要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寰齿前间隙为(1.98±0.41)mm,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值为(0.97±0.03)mm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