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64100
抗生素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合理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钱映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甲氧那明联合苯丙哌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4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54例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苯丙哌林治疗;B组55例采用甲氧那明、苯丙哌林和抗菌药物治疗;C组55例单独采用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疗程为2周。根据3组患者咳嗽、咳痰的得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来判断药物疗效。 结果 治疗后A、B组患者咳嗽和咳痰症状得分均低于C组,比较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与C组相比,A、B两组患者头晕、嗜睡及便秘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上述不良反应属轻微或短暂性,在停药后均消失。 结论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苯丙哌林对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无细菌感染症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抗生素应在熟知病因、症状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性使用。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复方甲氧那明;苯丙哌林;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R8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79-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绝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该病无季节性、无年龄段划分,通常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遭遇受寒、淋雨等情况使得病毒生长繁殖导致感染[1]。患上此病后大约一半的患者伴有咽喉炎、鼻窦炎、中耳炎、急性会厌炎等症状,但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久。本研究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提出了3种方案,分析其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均为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经严格检查和诊断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平均年龄(23±2)岁。入选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2]:(1)发病初期有咳嗽、打喷嚏、咽喉痛、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2)经检查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检查均无异常;(3)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激发试验呈阴性;(4)感染急性期症状消退后,仍有咳嗽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带痰咳且时间持续在3周以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