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1期
编号:13149591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海敬 李琰琰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疗效评定[10]

    对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选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对比入院前后变化情况。

    1.4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情况,见表1。从表中对比情况来看,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评分提升情况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肌力分布情况,见表2。对照组0级患儿5例,1级患儿14例,2级患儿7例,3级患儿4例,研究组0级患儿0例,1级患儿12例,2级患儿11例,3级7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更好。

    3 讨论

    肢体运动障碍、呼吸麻痹和感觉障碍是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中最典型的症状,在护理过程中也要针对这三种典型症状实施针对性护理[11]。目前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主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训练、卧床休息、切开器官护理等为主,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指导康复训练研究较少,只重视生命的抢救而忽略运动功能残疾的预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