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3146700
克氏针卡压固定治疗指骨末节基底背侧撕脱骨折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克氏针卡压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 方法 对14例14指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固定远指关节,克氏针斜形卡压撕脱骨块的方法,术后撕脱骨块均达解剖复位,6周拔除克氏针作主被动功能锻炼。 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经TAM评定:优11例,良3例。 结论 骨折全部早期愈合,采用克氏针卡压固定末节基底背侧骨折,能有效治疗骨性锤状指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等优点。

    [关键词]骨折;外科手术治疗;克氏针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190-02

    指骨末节基底背侧撕脱骨折为手外科常见病,多因暴力致手指在伸指过程中猛然屈曲,引起伸肌腱止点断裂,连同骨块撕脱,从而引起锤状指[1]。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临床多采用克氏针、抽出钢丝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2]。由于骨折片较小,复位后固定困难,且撕脱骨块易碎裂,导致术后效果不太理想,我们采用骨折复位后克氏针卡压固定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4例14指,均为我科2012年3月~2013年4月治疗的指骨末节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9指,女5例5指,年龄25~40岁,平均(35.3±2.7)岁,均为伸肌腱Ⅰ区撕脱骨折,其中新鲜骨折10例(骨折<2周),陈旧骨折4例(骨折>2周),示指7例,中指6例,环指1例,受伤原因:运动损伤2例,扭挫伤12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4h~30d,平均(13.41±1.76)d。

    1.2 手术方法

    在指根阻滞麻醉下,进行驱血,橡皮筋环扎止血后,取手指远段指间关节背侧“H”型切口,向远近游离,充分显露指伸肌腱止点及撕脱骨块(尽量少剥离撕脱骨块),清除断端瘀血和增生疤痕组织,将撕脱骨块复位至正常解剖位置,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由指尖顺行向中节指骨穿入一枚直径0.8mm克氏针略过伸位(过伸度一般在5°~10°)固定末节指间关节,再予一枚0.6mm克氏针于骨块背侧紧贴骨块斜行穿入至中节指骨,卡压固定骨块,固定后观察骨折块无移位,术中X线复查骨折固定对位线好,缝合切口,术后予铝板固定远指间关节过伸位、近指关节屈曲90°位,6周后拔除克氏针,先行被动功能锻炼,然后被动活动加主动活动,循序渐进。

    2 结果

    1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X线显示:骨折均达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关节间隙正常。疗效评定根据TAM评定标准评定疗效[3],以伤指手MP、PIP、DIP关节活动度的总和与健侧相比较,优:正常;良:TAM大于健侧70%;中:TAM大于健侧45%;差:TAM小于健侧5%。本组优11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

    3 讨论

    对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病例,保守治疗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从而影响手指功能[4]。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克氏针交叉直接固定,适用于较大撕脱骨块,但术中尽量一次固定穿针成功,否则容易导致骨块破碎。抽出钢丝固定易出现撕脱骨块翘起,复位不理想,反复操作亦容易导致骨块破碎,影响骨块血供,进而影响骨折愈合,同时指腹部压片易压迫局部组织,出现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5]。克氏针卡压固定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石黑法(Dr. Ishiguro)[6],适用于撕脱骨块至少大于1/3关节面的骨折,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卡压克氏针固定末节指间关节的固定操作较困难。通过改良石黑法,我们采用先固定末节指间关节,使末节指间关节固定于背伸约5°~ 10°位,再将复位的撕脱骨块卡压固定。临床通过对14例14指末节指骨基底撕脱骨折患者临床应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通过TAM评定标准评定 [3],优11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取得良好的疗效。

    该方法通过改良石黑法,先将末节指间关节固定于背伸位,可减小末节指间关节间隙,使末节指骨基底部挤压向中节指骨,利于撕脱骨块的固定稳定[7]。另一方面末节背伸5°~ 10°可以使蚓状肌骨间肌移行的腱束处于低引力状态,有利于缓解伸肌腱张力,防止近端伸肌腱张力过大而使骨折块再次移位[8]。此外,该方法不再局限于大于1/3关节面的基底撕脱骨折,亦适用于小于1/3关节面的末节基底撕脱骨折。该方法对于撕脱骨块较大的新鲜骨折,可在“C”型臂透视下,通过手法将撕脱骨折块闭合复位,再行克氏针固定,减少了手术创伤。

    总之,我们通过应用克氏针卡压固定骨块法治疗末节指骨基底撕脱骨折,其主要理念为通过骨折块背侧克氏针卡压及掌侧指骨挤压进行复位固定的原理,背侧克氏针可以防止骨折背侧再移位,掌侧指骨挤压可致骨折断紧密结合,既有利于骨折不再移位,又有利于骨折快速愈合。本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减少了以往骨折块易破碎等缺点,且可以闭合复位固定,骨折复位满意,取针方便,适合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王树寰,侍德.手外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34-436.

    [2] 吴克俭,王富,张伟佳,等.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20(3):169-170.

    [3] 刘娟妮,吴翔雁.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治疗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3,13(1):94-95.

    [4] 姜国,范存义.微型锚钉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4):251-253.

    [5] 周风金,申彬,王仁,等.闭合穿针石膏夹板和开放复位抽出钢丝治疗锤状指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志,2008,22(12):1451-1454.

    [6] 熊革,中村蓼吾.石黑法治疗伴撕脱骨折的锤状指[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2):138-141.

    [7]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社,1999:1387-1389.

    [8] 王培吉,汪波,徐又佳.单枚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肌腱治疗锤状指畸形[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8,10:257-259.

    (收稿日期:2013-09-18), 百拇医药(刘晓宾 谷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