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3127911
孤立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和脑血管造影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丘鸿凯 刘志华 赖旻瑶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脑血管造影

    对本组患者实施脑血管造影,采用菲利浦DSA机,术前准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采用Seldnger法穿刺股动脉,利用置换导丝置入5-6F导管鞘,静脉推注肝素30~40mg。顺导管鞘置入5F“猪尾巴”造影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根据主动脉弓分型,选择椎动脉导管、猎人头、西蒙等导管。

    2 结果

    48例患者脑血管造影,发现椎动脉起始部狭窄6例,椎动脉起始部迂曲6例,椎动脉先天发良不良5例,一侧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狭窄5例,基底动脉扩张延长1例,头臂干或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颈动脉狭窄6 例,16例脑血管造影结果未见异常。后循环动脉共检出血管病灶部位28个,检出血管病灶阳性率为58.3%。旋转性或摇摆感、升降感、漂浮感或倾倒感,眩晕常常伴有眼球震颤、平衡失调及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脉搏徐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4]。孤立性眩晕是指仅有典型的眩晕发作,而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言语、感觉、运动)。孤立性眩晕多由于前庭周围性疾病如前庭神经元炎、良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所致[5],但项鑫报道后循环缺血与孤立性眩晕之间存在相关性,后循环缺血也可以导致临床孤立性眩晕发作,特别是对于年龄超过50岁,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高危因素[6]。本研究中,这些患者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诉,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多为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作或变动体位后出现,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频率可从每日数次至数日一次,无神经系统体征,颅脑CT无异常,但发现12例有凝视眼震,9例有眼偏斜试验阳性,任何一项阳性率达43.8%。因此,凝视眼震、眼偏斜试验任何一项阳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