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15期
编号:12789653
曹晓岚教授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治疗郁证及头风经验拮菁(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5期
     3 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其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13]。异病可以同治是因为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或病机吻合时,便可采用相同的治则治法。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不同程度地揭示了病因、病机、病位、病性。无论是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证,不同的疾病,只要在疾病过程中见到同样证侯时,均可应用同一治法治疗,异病同治体现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高度原则性和灵活性,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则指导着临床工作,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郁证和头风发病的病机相似,皆以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为基础,基于异病同治的原则,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曹晓岚教授自拟解郁饮治疗郁证和头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解郁饮由柴胡、枳实、陈皮、青皮、郁金、香附、栀子、淡豆豉等组成。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疏肝解郁,升发阳气,透邪外出,使肝气得以条达,并引药入肝经,《神农本草经》云:“柴胡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枳实破气消积,其与柴胡为伍,取四逆散疏肝理脾之义,一升一降,加强其舒畅气机之功,二者共为君药。栀子清泻三焦火邪,淡豆豉除烦宣郁,二者合为栀子豉汤,清宣心胸郁热,使郁邪得解;青皮和陈皮一主肝脾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