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
编号:13618388
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探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5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76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h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63%)要低于对照组(7.89%),且研究组产后24h出血量(152.11±15.27)mL要低于对照组(212.33±22.45)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症状,有利于提升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預防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产妇自身体质因素及胎盘因素所致,其中以宫缩乏力最为常见。为保证母婴安全,产妇分娩前后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预防产后出血。为探究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我院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38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实施了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所选入对象均为阴道分娩;本研究已获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软产道裂伤者;存在心、肺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76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研究组年龄为23~31岁,平均年龄为(26.6±3.5)岁;孕周为37至41周,平均孕周为(38.2±2.7)周;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年龄为24~32岁,平均年龄为(27.5±3.1)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孕周为(37.7±2.4)周;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1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孕产史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1)产前预见性护理。预产期前一周,由责任护士告知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准备。同时要对产妇信息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文化、性格、身体状况、经济情况等做出合理的产前评估。对于身体情况欠佳或存在家庭压力者,应主动对其实施心理疏导。通过引导、沟通、倾听、诉说典型事例等方式,让产妇将心理压力释放出来。根据产妇文化知识程度,采取适当地方式向其讲解分娩知识,让其能够科学地认识分娩,以此来消除其心理恐惧。对于部分存在高血压症状的产妇,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2)产程预见性护理。分娩前由主治医生根据产妇实际状态制定护理预案,以便实施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第一产程主要指导产妇利用深呼吸方法来缓解疼痛,并减轻子宫压迫症状;第二产程可允许亲属陪伴,通过语言、行为、动作等对产妇给予适当鼓励,增强其信心;第三产程密切关注产妇子宫及阴道情况,给予产后出血预防性措施,避免出现产后出血。3)产后预见性护理。产后除了常规护理外,要密切关注产妇情绪,并对出血量进行准确记录。若发现产妇情绪烦躁不安且出血量出现上升趋势,责任护士要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并制定急救预案,以保证产妇安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取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采取t检验;率的比较,采取x2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产后24h出血量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产后出血病情发展较快且无法预测,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产妇分娩前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预防产后出血,以保证母婴健康、安全。近年来,随着预见性护理理念的不断成熟,其在临床护理当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观念,它主要是指根据患者疾病症状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提前采取部分措施进行预防性控制,以此来缓解相关症状,避免病情持续性恶化。预见性护理强调“先预防,后治疗”,通过预防性措施来控制产后出血风险因素,尽最大可能避免产后出血。在预见性护理贯穿于产妇分娩前后。产前,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充分掌握产妇身心状态,这样能够对产妇做出准确、合理的评估,可提早做好产后出血预防准备并制定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产时,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增强产妇信心,缓解产妇痛苦,促使其顺利生产。产后要求护理人员对产妇出血量、生命体征等指标变化密切观察,一旦发现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则要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并立即进行干预,从而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63%)要低于对照组(7.89%),且研究组产后24h出血量(152.11±15.27)mL要低于对照组(212.33±22.45)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百拇医药(蓝于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