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091138
是盐荒,还是心慌?(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科学养生》 2011年第6期
     九级地震同时引发的海啸,让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就在日本人发放碘片用于防治核辐射时,中国却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闹剧。抢购理由大致有两个:一是因为食盐中有碘,可以抗辐射;一是害怕海水污染,再吃盐会吃到辐射物。

    其实,如果靠吃盐补碘,按照国家食盐中加碘标准的上限,每日每天需要摄入3千克碘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真这样做,怕是等不到核辐射来临,人就没有了;就算是海水污染,中国完全可以不吃海盐,中国的矿盐储量甚至可以够全世界人吃一段时间的。

    既然中国不缺盐,而且吃盐也不可能防辐射,那为什么会出现抢购食盐的现象呢?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本刊特约专栏作者马志国。

    记者:马老师,市场上出现非正常的疯狂抢购碘盐,这应该是和日本的核泄漏有关。这种类似现象早在非典时期就曾经出现过,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如何定位?

    马志国:像这次抢购食盐类的抢购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首先是从众心理的表现。一则笑话说:一人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暗自好笑。这就是从众心理闹出的笑话。这次食盐抢购风,与这个笑话何其相似?

    我们还可以和同伴做这样一个试验:在一条行人往来的路上,几个人同时抬头仰望天空,并不停地讨论着什么,一边看,一边说。不一会儿,就会有好多好奇的人抬头看天,而且越聚越多,虽然他们并没有看到什么!这也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记者:心理学上如何界定从众心理?

    马志国:关于从众心理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6 字符